《踏莎行·春闺风雨》赏析
(2023-05-27 18:23:28)
标签:
清词宋徵舆春闺风雨 |
踏莎行·春闺风雨
宋徵舆
锦幄销香,翠屏生雾,妆成漫倚纱窗住。一双青雀到空庭,梅花自落无人处。
回首天涯,归期又误,罗衣不耐东风舞。垂杨枝上月华明,可怜独上银床去!
思妇念远是词中屡见不鲜的题材。这首《踏莎行》只从思妇闺中所见、心中所思着墨,不言苦而其恨自见,不言怨而其怨自见,含蓄蕴藉,别具风致。
上片写闺中所见,景中寓情。
“锦幄销香,翠屏生雾,妆成漫倚纱窗住。”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华美的帏帐空垂,薰香业已消尽,翠绿的屏风蒙尘,薄雾宛然生成。她梳妆打扮之后,就漫不经心地倚靠在纱窗边,久久停留。
前三句展示闺中环境,一位慵散无聊的思妇形象呼之欲出。“销香”、“生雾”,是长期懒于清洁的结果;“漫倚”,是内心百无聊赖的外现;一个“住”字,静中含动,刻画出思妇凝神专注的情态。
“一双青雀到空庭,梅花自落无人处。”接着二句是说,一对青雀来到空寂的庭院,梅花独自在无人的角落悄然凋谢。
这两句写倚窗所见,暗示思妇纷繁起伏的思绪。“青雀”即青鸟,用古代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传信的典故。一对青雀来到庭院,给思妇带来一阵惊喜,该不是爱情的信使预兆郎君来归?然而庭院空寂无人,希望落空,这成双配对的青雀又使思妇徒增孤独寂寞的怅惘。梅花报春,它的凋落,又与春天的逝去相连。梅花自行凋落,无人怜爱,无人观赏,岂非思妇自身命运的写照,几多哀愁,几多怜惜,几多慨叹,几多凄凉,都隐含句中。
下片写心中所思,情由景生。
“回首天涯,归期又误,罗衣不耐东风舞。”过片三句是说,回头遥望天涯,想到准拟的归期又一次耽误,料峭的春风劲吹,软软的丝绸衣裳在风中飘拂,真感到寒意难当了。
过片承接倚窗凝望,转入临风沉思,点醒伤离的主旨。“天涯”言相隔空间之远,“归期又误”言相别时间之久。
“垂杨枝上月华明,可怜独上银床去。”结拍二句是说,明月的光华泻在垂杨枝上,可怜她独自去上床休息。
结拍览月生情,直抒愁怀。思妇由明月易圆想到离人难聚,一种伤感的情怀喷薄而出。郎君远在天涯,归期难卜,自己空床独守,怎不怅然大呼可怜?从妆成漫倚窗到月上垂杨枝,思妇心灰意懒,确实需要上床休息了。
这首词清丽委婉,情深意挚地表达了闺中思妇的殷殷离情,深得南唐风致。
附录:踏莎行·春闺风雨
宋徵舆
锦幄消香,翠屏生雾,妆成漫倚纱窗住。一双青雀到空庭,梅花自落无人处。
回首天涯,归期又误,罗衣不耐东风舞。垂杨枝上月华明,可怜独上银床去。
作者简介
宋徵舆(公元1618年—1667年)字直方,一字辕文,江苏华亭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六年,年五十岁。顺治四年(公元一六四七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徵舆为诸生时,与陈子龙、李雯等倡几社,以古学相砥砺,故所作以博瞻见长,《四库全书提要》云:
“徵舆为诸生时,与陈子龙、李雯等以古学相砥砺,所作以博赡见长,其才气睥睨一世 ,而精练不及子龙
,故声誉亦稍亚之云。”有《林屋文稿》十六卷,诗稿十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前一篇:《金明池·有恨寒潮》赏析
后一篇:《小重山·春流半绕凤凰台》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