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江南·其九》赏析
(2023-05-25 13:09:27)
标签:
清词柳如是梦江南伤怀 |
梦江南·其九
柳如是
人去也,人去梦偏多。忆昔见时多不语,而今偷悔更生疏。梦里自欢娱。
柳如是作有同调组词共二十首,此为第九首。据考这组词是为当时几社领袖陈子龙而作。柳氏寄身青楼,才艺双绝,与陈子龙感情甚笃,词风也接近,都具有象外之境,富有言外之意。细玩这首词,可以感觉得到。
“人去也,人去梦偏多。”开头二句是说,斯人已去,人去有梦,而且梦境偏多。
词一开始,即饱含多情女子浓浓的哀怨口气。斯人已去,良辰不再,不可避免的事实,让她心虚衰颓。“也”字顿拓,将上下顶真句略作隔断,词情舒缓婵媛,氤氲弥漫,怨叹声口,宛然目前。当日十首联唱,“去也”相叠,又是何等气象!反复呼唤,不忍去怀,则其情的专诚深挚,自不待言。词中“人去”一叠,正是此情难了,此心难已时脱口而出之语。本是多情之人,偏作忘情之语,怨慕之意,更显缠绵。淡语传情,得化雪无痕之妙。
“忆昔见时多不语,而今偷悔更生疏。”接着二句是说,追忆过去梦中相见时大部分时间你都不说话,而现在暗自后悔梦中的你更显得生疏。
这两句是梦醒时分的所思所怨。梦多则因梦短,梦短皆因情长。相思入梦,梦醒相思,难理难剪的,不都是昔日两情缱绻时的柔情蜜意?或许正是昔日情感的交流超越了言语的层面,更可能是那因为欢娱的光阴,在绵绵梦境中不断重复,屡屡浮现,故“人去”之后,无新境新语进入梦中,竟至醒来有“多不语”、“更生疏”之感?“偷悔”即暗自后悔:悔未多语,实是悔相聚日短、梦境反复;悔今“生疏”,实是悔相去日久、梦境难留。“悔”字之中,满含着爱的难抑、爱的渴求。这是因为语少都是因为梦多,人去有生疏之感也是我心孤寂的原因。如此以怨语传痴情,颇难细品。
“梦里自欢娱。”末句是说,梦里自有欢娱的时刻。
最后一句转写梦境之乐,词情又见跳荡。梦能续相思之情,相思导致梦境之甜,相思有梦,梦里相思,颠倒反复魂牵梦绕,无非是借梦境追忆昔时的欢乐,补足往日的情怀。然而,无论是梦是醒,是乐是悲,斯人已去,全在自个儿安排,无法与他共享。“自”自痛楚,都有“欢娱”映衬,以乐词传悲情,较悲语悲情,倍能感人,且有含茹不尽之妙。
附录:梦江南(其九)
柳如是
人去也,人去梦偏多。忆惜见时多不语,而今偷悔更生疏。梦里自欢娱。
柳如是(1618年~1664年),明末清初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浙江嘉兴人。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
前一篇:《小重山·金陵步芝麓韵》赏析
后一篇:《金明池·有恨寒潮》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