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花翻·故宋女教撤
(2023-05-11 14:43:59)
标签:
清词王翃鹊踏花翻故宋女教场 |
鹊踏花翻·故宋女教场
王翃
戈拨烟香,旗旛风软,桃花喷沫流星晓。耳衣半剪宫黄,画鼓轰春,日华射甲琉前绕。芙蓉骑将美人妆,云鬟点翅金鍪小。
多少,锦队峨眉争扫。鱼翎绣箭鸣弦巧。凤凰飞去空山,水冷西湖,影浸闲花草。夜深归火照团营,粉虫结恨秋声老。
作者在明末,曾以诗词向陈子龙请教,子龙为复社、几社领袖,是一代文豪,奖掖后进,不遗余力。作者受陈子龙影响,在明亡陈子龙殉国之后,以布衣终身,在诗词中时时有故国之思。这首《鹊踏花翻·古宋女教场》词,本是咏怀古迹之作,在词的结尾处,悼念故宋,实质上也有悼念故明之意。“故宋”,指南宋。南宋建都临安,即今之杭州,曾将杭州东南的凤凰山一带,围入禁苑,建有行宫,后来并扩建为宫城。凤凰山岩壑曲折,左瞰钱塘江,山顶平旷,可供练兵,有南宋御教场遗址。作者所咏的女教场(教场同校场),就词的内容来看,也在凤凰山,疑为当时御教场的一个部分。
“戈拨烟香,旗旛风软,桃花喷沫流星晓。”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一队女兵骑着桃花马像流星似的穿过教场。旗旛在软风中飘扬,马上的女兵们英姿飒爽,她们挥动兵器,晓烟于是也带上了她们的衣香体香。
开头三句向我们展示当年女兵们早晨练武的画面。词句“桃花喷沫流星晓”,非常生动传神。“桃花”,指白毛上间有红点的马,一般称为桃花马,为女将和女兵所骑。“喷沫”,指马疾驰时口中喷出的泡沫。“流星”,意谓影迹相连。句尾着一个“晓”字,不仅表明时间是在早晨,更显见出作者炼字的功夫,活脱脱地展示出晨练的景象。
“耳衣半剪宫黄,画鼓轰春,日华射甲琉钱绕。”接着三句是说,将士们身穿金甲,戴上耳衣,教场上敲响画鼓,日光照射在闪烁琉钱光芒的金甲上。
这三句承前,作细致的描写。“耳衣”,即耳套,武士多带有耳衣,以抵挡早晨霜气的侵袭。“琉钱”,是指金甲上饰以琉璃,其状如钱,故称琉钱。“日华”,指日光。从将士们练武时所穿的服装着笔,仪容气概显得颇为不凡。“画鼓轰春”,着重写声。“半剪宫黄”和“琉钱”、金“甲”写色,在日光的照耀下,此声此色更加动人。
“芙蓉骑将美人妆,云鬟点翅金鍪小。”这二句是说,这为首的女骑将,身跨桃花马,灿若芙蓉,身披铠甲,在云鬟边上插着金翅,头上戴着金兜鍪。
上片写了早晨练武的情况,因为写的是女骑兵,用的词藻,自然不妨鲜明妍丽一点,作者企图通过晨练这个场面,表明在南宋时期,这儿的女教场,确曾起过训练女兵的作用,然而并不紧张、严肃,从场景来说是“烟香”“风软”,从军容来说,并不威武、雄壮,那桃花马上的将士,并不那么英姿飒爽,而是仪容妩媚,灿若芙蓉;他们并没有带着国仇家恨去训练,实质上是形同儿戏,徒有其表。没有收到积极的效果。时间已经改过了四百年,这女教场的遗址,只有供词人感叹和追忆了。
“多少,锦队娥眉争扫,羽翎绣箭鸣弦巧。”下片前三句是说,多少次有娥眉锦队在此操练,女兵们争扫娥眉。装束整齐,她们身背绣箭,弯弓鸣弦,看上去令人艳羡。
然而在南宋一百四十多年当中,基本上是苟安妥协的一派当权,每有奸臣误国。秦桧、汤思退、史弥远、贾似道之流,一个接一个,虽有练兵的教场,何曾起到捍卫国家恢复中原的实效。在这文恬武嬉的小朝廷,锦队娥眉,芙蓉骑将,只不过是为了粉饰太平、虚张声势罢了。无情的岁月,无情的风雨,终于送走了这个偏安的王朝。
“凤凰飞去空山,水冷西湖,影浸闲花草。”这三句是说,如今这山上的凤凰飞走了,山顶的御教场也荒凉了。美丽的西湖,如今歌停舞歇,那一泓湖水,只能浸着些闲花闲草的影子。
这三句进行咏叹。从文字的角度来看,是陡转之下,笔力千钧,感喟苍凉。
“夜深鬼火照团营,粉虫结恨秋声老。”末二句是说,夜深磷火荧荧,照在昔日的围营边上。四周楼台宫殿,只剩些颓垣断壁,成粉虫结恨之所在(粉虫,俗称土鳖),伴随着古树的残枝剩叶,发出阵阵萧瑟的秋声。
附录:鹊踏花翻·故宋女教场
王翃
戈拨烟香,旗旛风软,桃花喷沫流星晓。耳衣半剪宫黄,画鼓轰春,日华射甲琉钱绕。芙蓉骑将美人妆,云鬟点翅金鍪小。
多少,锦队娥眉争扫。羽翎绣箭鸣弦巧。凤凰飞去空山,水冷西湖,影浸闲花草。夜深鬼火照团营,粉虫结恨秋声老。
前一篇:《西江月·新结临溪水栈》赏析
后一篇:《暗香·汉口夜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