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江月·新结临溪水栈》赏析

(2023-05-10 14:02:28)
标签:

清词

龚贤

西江月

逸趣

西江月
龚贤
新结临溪水栈,旧支架璧山楼。何须门外去寻秋,几日霜林染就。
影乱夕阳楚舞。声翻夜月吴讴。山中布褐傲王侯,自举一觞称寿。
龚贤在明朝灭亡以后,在南京清凉山筑半亩园隐居。这首《西江月》词写于他隐居清凉山之初,抒发了隐逸山林、不涉世事、陶然自得的逸趣。
“新结临溪水栈,旧支架璧山楼。”开头二句是说,新近在溪边搭起木桥,又用老而干枯的的枝条沿着山岩构筑起山间楼房。出语看似寻常,如平日说话娓娓道来,却把水、山、小桥、山楼等景物,组成一幅别致的归隐闲逸图。这一图景中,又有作者的辛勤劳作,因而平常的出语里隐含着一份自得与自足。其中“临溪”、“架壁”两词,既突出了清凉山的地势险要,更传达出了环境的清静幽深。
“何须门外去寻秋,几日霜林染就。”接着二句是说,不必要到门外去寻找秋景,只须独坐柴门之内,欣赏那经霜染红的枫林,便可领略到浓浓的秋意。
接着两句显然是承顺前面两句而来。既然已隐居于山间小楼,那么世事又与我何涉?词写至此,很自然地由景入情。词人那不谐于俗的性格在火红秋色的映衬下,显得极鲜活感人。而漫山红叶,又使词人简陋的隐居之所平添了几分热闹,热闹之景的渲染反衬,更增添了词人的孤傲不群的品性。
上片短短四句,描写了隐居之所的环境,流溢出诗人摈弃世事的情怀,可谓是词情画意融为一体。作为“金陵八家”之一的画家,龚贤作词也常以画笔写之,龚贤此阕可谓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上片中在写景,以景显情,下片则重在写人,重在抒情,并使从上片就显现傲然的情怀得到进一步升华。
“影乱夕阳楚舞,声翻夜月吴讴。”过片二句是说,在夕阳下跳出影乱的楚舞,在夜月下唱出不同声调的吴歌。
这是词人在向读者托出的一个在夕阳下独舞、在月夜中高歌、超然物外的自我形象。“楚舞”是楚地之舞,“吴讴”指吴地之歌,这里泛指江南的轻歌曼舞。在词中,跳出的楚舞是“影乱”,唱出的吴歌是“声翻”,其舞其歌虽不是沿袭固有的程式,却足以自娱自乐,表现了不愿拘于俗,只求快于心的随意感,同时也暗示出词人不为外物所累的超然品性。
“山中布褐傲王侯,自举一觞称寿。”末二句是说,山中的平民傲视那些富贵场中的王侯,拿起酒杯自祝长寿。
隐逸山林,无拘无束,不为已成历史的旧王朝悲悲怨怨,不因异族统治的新王朝战战兢兢,在这明清易代之际的充满民族斗争高压的乱世,恐怕是唯一能令正直人士姑且一试的事。结尾体现了词人的这种避开亡国深痛寻求隐逸乐趣的心情。“布褐”,粗布短衣,词中借指自己隐居山林的平民身份。结句使词人那种潇洒超脱的情怀展露无遗,照应了前面两句,又是呼应上片,把全词傲然自乐的情致推向高潮。

附录:西江月
龚贤
新结临溪水栈,旧支架璧山楼。何须门外去寻秋,几日霜林染就。
影乱夕阳楚舞,声翻夜月吴讴。山中布褐傲王侯,自举一觞称寿。
作者简介
龚贤,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金陵八大家之一。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市),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居南京清凉山,卖画课徒,生活清苦。性孤僻,与人落落寡合。工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著有《香草堂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