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暗香·汉口夜泊》赏析

(2023-05-12 13:30:02)
暗香·汉口夜泊
王庭
半城落日,噪昏鸦惊起,垂天云黑。小艇泊来,不住江南住江北。黄鹤楼荒何在?只十里、烟波凝碧。听不到、醉酒仙人,楼上夜吹笛。
行客,眠未得。欲寄与暗怀,难附飞翼。停歌月出,鹦鹉洲横动寒色。历历晴川草树,轻浪卷、一江风急。待晓发、鸡唱也,满帆霜白。
王庭在晚明度过三十余年的岁月,但他在仕途上的真正起步却是入清以后——他于顺治六年(1649)考为进士,当时已经四十三岁。从此这位浙西词人便宦游四方,先为广州知府,后任广西左江道按察副司、江西布政使、山西布政使等职。
汉口,能够触发词人的情怀和想象的,无疑要首推那隔江相对,富有神奇色彩的黄鹤楼了;提起黄鹤楼,引起诗人思古幽绪的,则无疑要首推那曾经使李白为之搁笔,被后人评为唐七律神品的崔颢的《黄鹤楼》了,词中相似与相同的语句与意象便是明证;而在《黄鹤楼》一诗中,与词人此时的心境尤相贴合的,又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二句了······
“半城落日,噪昏鸦惊起,垂天云黑。”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当一叶小舟抵达汉口,正是日落、鸦噪、云黑的傍晚时分。
这暗淡的异乡景色,映衬着诗人那暗淡的心境。
“小艇泊来,不住江南住江北。黄鹤楼荒何在?”接着三句是说,小舟停泊,不停泊在江南而停泊在江北。黄鹤楼在哪里呢?
当年崔颢吟唱:“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他的歌声无疑是低回的,但是毕竟他在那里,黄鹤虽去,而黄鹤楼犹存,他也正站在黄鹤楼上凭栏远眺。从那时到现在,又有将近一千年过去了?而今“黄鹤楼荒何在”呢?
“只十里、烟波凝碧。听不到、醉酒仙人,楼上夜吹笛。”这二句是说,浩浩荡荡的大江上,惟见一片苍茫的烟波,一片缥缈的江水,见不到黄鹤楼,当然更听不到醉酒仙人,楼上夜吹笛了。
关于黄鹤楼,曾经有过何等神奇的传说!据说在遥远的往古,这里原是一家辛氏所开的酒馆,成仙得道的费子安常常前来光顾,好客的辛氏也总慷慨地款待他,日复一年,年复一年。后来,子安为了报答他的盛情,用桔皮在白壁上画了一只黄鹤。每当来了顾客,这鹤便从壁上飞下翩翩起舞,使酒馆的生意十分兴隆。十年后,辛氏成为巨富。有一天,久违了的费子安突然又来到酒馆,说是他的黄鹤该与酒馆告别了。于是他“取笛所弄,须臾白云自空而下,画鹤飞至子安前,遂跨鹤乘云而去”(《列仙全传》)。“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时代已经如此,现在这“醉酒仙人”就更渺茫了。
下片写“夜泊”的感受。人在船上,船在江中,家乡在大江下游。船底是汩汩的江水,心头是绵绵的相思。
“行客,眠未得。欲寄与暗怀,难附飞翼。”换头四句是说,行客,睡不着觉。此刻他多么想把自己宦游的况味,旅途的感受向家乡亲友诉说,但又难以托付那黄鹤的飞翼。
“停歌月出,鹦鹉洲横动寒色。历历晴川草树,轻浪卷、一江风急。”这四句是说,月亮升上来,而现在的鹦鹉洲笼罩在秋天的寒色里,杂树草木也在秋风中瑟索。
“待晓发、鸡唱也,满帆霜白。”结二句是说,等到鸡鸣的拂晓船将继续进发,那时船帆上都已沾满白色的霜。
结句尤令人难以为怀的是船儿将继续进发,这意味着离家乡越来越远。
就这样,词人从黄昏写到翌日早晨。“行客”二字可以说是全词的核心。在永恒的时空中,谁不是行色匆匆的过客。

附录:暗香·汉口夜泊
王庭
半城落日,噪昏鸦惊起,垂天云黑。小艇泊来,不住江南住江北。黄鹤楼荒何在?只十里、烟波凝碧。听不到、醉酒仙人,楼上夜吹笛。
行客,眠未得。欲寄与暗怀,难附飞翼。停歌月出,鹦鹉洲横动寒色。历历晴川草树,轻浪卷、一江风急。待晓发、鸡唱也,满帆霜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