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阅古今名媛诗集》赏析
(2023-04-17 18:21:53)
标签:
明词沈自徵凤凰台上忆吹箫名媛诗集 |
凤凰台上忆吹箫·阅古今名媛诗集
沈自徵
雾锁春风,烟埋秋月,一生心事全休。恰雨窗吊古,检点鸳俦。多少明姝珠泪,虚染就、锦笔银钩。伤情处,金环不见,玉叶空留。
抬头。斜阳荒冢,原来是、绮阁妆楼。怅尘缘虽破,梦境难收。说甚裁云好手,也几度、惊彻鸡筹。沉吟久,知音罕嗣,若个能酬。
“女子无才便是德”,古代男性为主体的社会,不知窒息了多少巾帼英才!又不知埋没了多少闺秀文章!在历经战乱之后留存下来的名媛诗集中,真不知有多少血泪、多少幽怨、多少凄凉。本词即是词人批阅几位女性诗人的诗集之后的所思所感。
“雾锁春风,烟埋秋月,一生心事全休。”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浓雾锁住了和煦的春风,烟霭埋没了皎洁的秋月,她们一生心事的结晶只落得个“全休”的结局。
词一起首就单刀直入,感慨古今名媛的才华被埋没、被忽视,致使一生心事空付。春风骀荡、秋月明洁,最能逗引多愁善感女子的思绪,最为历代名媛所偏爱,自然也最能体现历代女性诗人诗作特有的韵致。词人用“春风”、“秋月”概其“一生心事”,作为她们以及她们精美诗篇的象征,很是贴切。但是“烟”、“雾”无情,一“锁”一“埋”,无限美好,尽付东流,只落得个全休的结局,真是可悲可叹!词用象征手法,以形象之语说理传情,名媛之心思,“我”之情怀,尽付景物之中,言简义丰,令人咀嚼不尽。
“恰雨窗吊古,检点鸳俦。”这二句是说,由雨窗检点鸳俦,而兴起了吊古之怀。
这两句有承启之功。“吊古”二字,承前而来,是对名媛们心事尽付东流的悲剧人生的总括。此句语序因词律之故而感动,以正常有序表述应该是:雨窗检点鸳俦而兴吊古之怀。经此番词序改变之后,将起首三句词意绾合于一处,突出“吊古”之意,却将“检点鸳俦”的阅诗行为附后补充,既与词人阅诗生感的心境吻合,使词情凝聚不散,又为下面抒发感慨留足空间。
“多少名姝珠泪,虚染就、锦笔银钩。伤情处,金环不见,玉叶空留。”这五句是说,多少名媛哀怨凄苦的珠泪,空自染就一番心血化成的佳作。更令人悲伤的是,这些名媛都已香魂消散,只有玉叶香笺留存于世‘’
在词人眼里,古今名媛诗集里的作品,都由哀怨凄苦的珠泪凝成,处处可见她们幽忧落寞的情思,但是一番心血化成“锦笔银钩”的佳作,却只不过是“虚染”,并未获得应有的尊重,此乃词人“吊古”之一悲。更让词人难以释怀的是,这些名媛都已香魂消散,除了其作品留存于世之外,其兰心蕙性,再无从体味。此乃词人“吊古”之又一悲。“金环”二句,化用唐人元稹《赠严童子》诗“解指玉叶排新句,认得金环识旧身”句意,谓斯人已去,唯留秀句促人伤怀。词中以“虚染”、“空留”后先相映,增强了吊古伤怀意绪。
“抬头。斜阳荒冢,原来是、绮阁妆楼。”下片前三句是说,我抬起了头,望去斜阳下的荒冢,恍然为昔日之绮阁妆楼。
过片再现词人阅读诗集过程中一个特有的“抬头”动作,初看似有突兀之嫌,细品却特别有意味。上片结于斯人已去,空对“玉叶”而伤情不已,这里接一个抬头的特写镜头,隐然可见不胜伤怀而掩卷长叹的词人形象。而视斜阳荒冢恍然为昔日之绮阁妆楼,
将伤情推进一层,其情之痴迷,更在形象之外。如此处理,上下片词情贯注,呈递进之势。
“怅尘缘虽破,梦境难收。说甚裁云好手,也几度、惊彻鸡筹。”这四句是说,斯人已逝,芳心留存诗中,犹如幽梦脉脉,沁入读者心田。妙于诗思,苦于诗情,夜吟到晓,惊彻鸡筹。
这四句,分别由“怅”、“说甚”领起,从幽梦千古和潜心苦吟两个方面,揭示名媛们的诗心苦情,寄予词人哀思。
“沉吟久,知音罕嗣,若个能酬。”末尾三句是说,沉吟良久,名媛们一番心思,竟不为后人所赏,难得知音相酬。
末尾三句,以“沉吟”与“怅”相呼应,名媛们一生苦心,竟付东流,可悲可叹。
附录:凤凰台上忆吹箫·阅古今名媛诗集
沈自徵
雾锁春风,烟埋秋月,一生心事全休。恰雨窗吊古,检点鸳俦。多少名姝珠泪,虚染就、锦笔银钩。伤情处,金环不见,玉叶空留。
抬头,斜阳荒冢,原来是、绮阁妆楼。怅尘缘虽破,梦境难收。说甚裁云好手,也几度、惊彻鸡筹。沉吟久,知音罕嗣,若个能酬。
作者简介
沈自徵,苏州府吴江人,字君庸。工乐府,有杂剧《鞭歌妓》。
前一篇:《蝶恋花·感怀》赏析
后一篇:《满江红·眼角眉端》赏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