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朝霞飞散》赏析
(2023-03-20 18:36:26)
标签:
明词陈廷相桂枝香伤离怀远 |
桂枝香
王廷相
朝霞飞散,正微借清霜,林外烘染。摇落年华,宋玉又生幽怨。小楼悄悄阑干倚,最浮云、不堪情恋,玉书难寄,海天空阔,梦迷人远。
叹双鬓、年来较短。算病旅中秋,不禁登晚。只见青山,谁见古时人面?乡心渺渺随流水,更不待、商歌魂断。新愁顿起,半窗暝雨,一声归雁。
这是一首伤离怀远的秋词。
上片是写思妇思念游子。
“朝霞飞散,正微借清霜,林外烘染。”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当美丽的朝霞散去时,看见那经霜后的秋林如丹似火,层林如染。
这三句描写秋景。“烘染”一词用得尤为准确而有气象,它所描绘的经霜枫树不是一棵两棵的红,而是大片大片地、如画家笔下泼墨皴染般的、漫山遍野的红。如此浓烈的秋天景象,触发了思妇的感慨。
“摇落年华,宋玉又生幽怨。”接着二句是说,思妇感叹青春不再,红颜易老;而游子不归,夫妻难聚,故心生幽怨。
宋玉《九辨》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句,故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云:“摇落深知宋玉悲”
“小楼悄悄阑干倚,最浮云、不堪情恋。”这二句是说,在静悄悄的小楼上,我独自倚栏眺望,悔不该把自己的爱情付给那浮云般不定的游子。
这里“悄悄”表现了思妇的冷清;“浮云”指游子,李白《送友人》曾有“浮云游子意”之句。
“玉书难寄,海天空阔,梦迷人远。”歇拍三句是说,今天各在一方,书信难寄,现在我只在梦中去追寻远方的他。
“玉书”即书信。这几句以思妇的口吻,将因爱而恨,因别而怨,爱怨交集的幽怨之情表现得如泣如诉,如怨如慕。
下片以游子的口吻抒写其思亲怀乡之情。
“叹双鬓、年来较短。算病旅中秋,不禁登玩。”换头三句是说,叹我两边鬓发日见稀疏。羁旅生活令健康受损,疾病缠身,纵然是中秋佳节又至,也禁不起登高观览的体力消耗与精神痛苦。
过片以“叹”一字领起,犹觉感慨良深,饱含酸涩。游子离乡不归,有家难回,其中必有苦衷,但多年漂泊,识尽愁味,欲说还休。所以游子不直接抒写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曲笔传情的手法,不言其情而言其状。
“只见青山,不见古时人面?”这二句是说,只见那连绵不断的青山,却看不到古时人说的“人面桃花”。
此处用了唐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之意。此处用人面桃花来暗喻妻子娇好的脸庞。
“乡心渺渺随流水,更不待、商歌魂断。”这二句是说,归心已随着流水流向遥远的家乡,更不用听到那清婉哀伤的伤歌就已悲伤不已了。
“商”为古五音之一,“商歌”即声情委婉的清商曲。
“新愁顿起,半窗暝雨,一声归雁。”煞拍三句是说,乡愁顿起,窗外黄昏的秋雨下个不停,传来一声归雁的哀鸣。
一个“顿”字表现了乡愁来袭之势的迅猛。最后两句,词人将笔宕开,以景结情,把内心的乡愁引至一个广袤的空间,给人留下一个韵味悠长的结尾。
附录:桂枝香
王廷相
朝霞飞散,正微借清霜,林外烘染。摇落年华,宋玉又生幽怨。小楼悄悄阑干倚,最浮云、不堪情恋。玉书难寄,海天空阔,梦迷人远。
叹双鬓、年来较短。算病旅中秋,不禁登玩。只见青山,谁见古时人面?乡心渺渺随流水,更不待、商歌魂断。新愁顿起,半窗暝雨,一声归雁。
作者简介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前一篇:《踏莎行·晚景》赏析
后一篇:《西江月·春思》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