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浦·如此好溪山》赏析

(2023-02-04 18:16:16)
标签:

明词

陶宗仪

南浦

溪山

南浦
陶宗仪
会波村,在松江城北三十里。其西九山离立,若幽人冠带供揖状。一水兼九山南过村外,以入于海。而沟塍畎浍,阴翳竹树间。春时桃花盛开,鸡犬之声相闻,殊有武陵风概,隐者停云子居焉。一舟曰山光水色,时放乎中流,或投竿,或弹琴,或呼酒独酌,或哦咏陶谢韦柳诗,殆将与功名相忘。尝坐余舟中作茗供,襟抱清旷,不觉度成此曲。主人即谱入中吕调,命洞箫吹之,与童子棹歌相答,极鸥波缥缈之思云
如此好溪山,羡云屏九叠,波影涵素。暖翠隔红尘,空明里,着我扁舟容与。高歌鼓枻,鸥边长是寻盟去。头白江南看不了,何况几番风雨。
画图依约天开,荡清晖,别有越中真趣。孤啸拓蓬窗,幽情远,都在酒瓢茶具。水葓摇,晚月明,一笛潮生浦。欲问渔郎无恙否,回首武陵何许?
陶宗仪在元末举进士不第,明洪武年间隐居松江,与夏庭芝等往还唱和,笔墨自娱。积十年之功,编成《南村辍耕录》三十卷,在松江度过了他人生中的大多半时光。这首词即是对序中所述隐居生活的艺术展示和总结。
“如此好溪山,羡云屏九叠,波影涵素。”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这里有多么美好的溪山,羡慕那里有九重峰峦,一水泛着浩渺银波。
词一开篇,作者即以一“好”一“羡”两字提纲挈领,统摄全篇,先声夺人,极言其地风光景色之佳,给读者以引人入胜之感。接着以“云屏九叠”状山之九重峰峦,“波影涵素”画水之浩渺音波;一刻画山之众而极富层次感,一描摹水之广而具有空间感。上下相映,动静结合,与前“好溪山”相互呼应。“九叠”之峰也即序中所言“若幽人冠带供揖状”的“九山”,即所谓松郡九峰:厍功山、凤凰山、薛山、佘山、辰山、天马山、机山、横云山、小昆山。
“暖翠隔红尘,空明里,着我扁舟容与。”接着三句是说,天气晴和山色青翠远隔红尘,水面空旷澄澈,我的扁舟从容游弋。
这三句交代作者应友人之邀泛舟雅聚的愉快心情。“暖翠”,天气晴和时青翠的山色。“红尘”指人间。“容与”迟徊不进的样子。作者用一个“暖”字,顿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融融春意、勃勃生机,透视出作者心情的兴奋和喜悦,这种雅兴与山色苍翠,波光潋滟的美景相映衬,更烘染出作者隐居环境的幽静清逸。
“高歌鼔枻,鸥边长是寻盟去。”这二句是说,高声歌唱荡起船桨,常与鸥鸟为友,隐居江湖,淡泊名利。
朋友们在一起泛舟吟唱,尽情享受着超脱尘世、远离现实的隐者之乐。
“头白江南看不了,何况几番风雨。”这二句是说,可惜我已鬓发斑白,已没有多少时光来遍游锦绣江南,况且还更有天公不作美而无法出游。
作者既钦羡江南风光的秀美迷人,又深怨自己生年有限,这种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的矛盾,正是作者追求隐逸,尽情享乐的真实动机。
下片继续状写山色湖光之美,抒发隐逸之怀。
“图画依约天开,荡清晖,别有越中真趣。”换头三句是说,山色湖光像天然的图画展开,扁舟在碧波中荡漾,很有江南风光特色的魅力。
这三句准确地道出了此地景色的丰富内涵,并将此地比喻为“越中”这颇能代表江南风光特色的地方。“越中”指今浙江和绍兴一带景色优美之地,古时属越国。
“孤啸拓蓬窗,幽情远,都在酒瓢茶具。”这三句是说,我和朋友们有的长啸高吟,有的推开船上的舷窗欣赏迷人的景致,大家一起饮酒品茗。
这些高士们悠然自得,闲雅非常。其形象逼真,飘逸传神,似乎已进入了一种宠辱皆忘、物我一体的绝佳境界。
“水葓摇,晚月明,一笛潮生浦。”这三句是说,月明如昼,滩头的葓草随着清风吹拂起摇动,远处传来的笛声悠扬悦耳,与涨潮的声音一起组成一曲绝妙的音乐。
作者以素净之笔描画夜幕下的江浦,画面之静谧,色彩之淡雅,情调之幽美,引人神往。
“欲问渔郎无恙否,回首武陵何许?”结拍二句是说,请问渔郎如今还好吗?和桃花源相比又是如何?
结拍两句,以晋武陵人偶然发现的桃花源作比,表达作者对好溪山的钟爱和终老林下的决心。同时以问句作结,显得韵味深长,隽永含蓄。
这首词以写景取胜,而又极显作者的清高人格。

附录:南浦
陶宗仪
如此好溪山,羡云屏九叠,波影涵素。暖翠隔红尘,空明里,着我扁舟容与。高歌鼔枻,鸥边长是寻盟去。头白江南看不了,何况几番风雨。
画图依约天开,荡清晖,别有越中真趣。孤啸拓蓬窗,幽情远,都在酒瓢茶具。水葓摇,晚月明,一笛潮生浦。欲问渔郎无恙否,回首武陵何许?
作者简介
陶宗仪(1316—?)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字九成,号南村。元末应试不中。于学问无所不窥。元末避兵,侨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号。累辞辟举,入明,有司聘为教官。永乐初卒,年八十余。辑有《说郛》、《书史会要》,著《南村诗集》、《辍耕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