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感事》赏析
(2023-01-30 18:29:01)
标签:
明词刘基浪淘沙感事 |
浪淘沙·感事
刘基
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
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
从词中写景抒情的字面来看,这是一首秋兴词,既然题为“感事”,则非泛泛悲秋嗟暮之作。
上片写景,很有宋人婉约含蓄的词境。
“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鸿雁南飞。因暮气烟岚的笼罩,连西坠的夕阳都仿佛凝固不动了。
“鸿雁南归”不仅点出高秋季节,也暗示出人的思归。归,不一定指回家,它也意味着理念的归宿,心灵的安顿。雁阵的随候而归,正反衬了人的无绪与失落。在外是凄迷的草色,在内是望远的悲心,心绪的凄黯与望眼的迷蒙两重意象叠合,读之令人难以忘怀。
“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歇拍二句是说,蝴蝶哪里知道梦境为虚,秋花已落,仍在苦苦追寻,绕枝而飞。
歇拍两句,凝重苍茫的画面,被一双蝶翅的轻轻扇动所点破。正当独立苍茫,黯然销凝之际,蓦见一只蝴蝶落在了萧条的秋枝上,这是词人“凝恨”的焦点,也是上片词眼的所在。《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这个梦蝶之典故,不知被多少文人千万次地使用过,无论是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锦瑟》),还是崔涂的“胡蝶梦中家万里”(《春夕》),都不外乎将梦比作蝴蝶般无拘无束,自由飞翔,蝴蝶是虚,梦境为实;而刘基笔下却反转过来,蝴蝶是实,梦境为虚,正是使事不为事所使。试看词人笔下的蝴蝶是怎样一种无望而执着的梦想啊!
上片以景起,下片以情结。句句不离秋意,处处关系伤怀。
“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换头二句是说,满怀惆怅靠着栏杆,到头来总是伤悲。
“倚阑”二字,收束前所描绘秋景的视觉角度,将镜头由远及近定于凭栏远眺的人,是写景转入抒情的过渡,也是二片之间针脚细密的暗接。
“绝怜红叶似芳菲。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末三句是说,我怜惜那红如春天的枫叶,滋润它的唯有夜夜凄清的秋露,秋露易得零落,枫叶也总会飘坠,这就没有人知道了。
在词人眼里,秋风红叶自有它绚烂多姿的色彩,并不比那春天的姹紫嫣红逊色,可是它却没有赢得世俗的怜赏关爱,但它自生自落,迟暮凋零之前,在无人知晓中,仍迸发出这般惊心怵目的默默的美丽。这里,与其说是对枫叶的爱赏怜惜,倒不如说是词人的自怜自爱。
附录:浪淘沙·感事
刘基
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雁凝痕锁斜晖。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
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
前一篇:《青门引·采采黄金蕊》赏析
后一篇:《水龙吟·鸡鸣风雨潇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