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烟草萋萋小楼西》赏析
(2023-01-29 15:23:18)
标签:
明词刘基闺怨 |
眼儿媚
刘基
烟草萋萋小楼西,云压雁声低。两行疏柳,一丝残照,数点鸦栖。
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
有词以来,春愁秋怨,以出自闺中女性口吻居多,要想跳出于众作,实在不是一件易事。这首《眼儿媚》立意并无新颖,是一首秋晚曲,也是一首闺怨曲,但它的落笔角度与方式却有些特别,犹如铺纸濡笔而作画,全词以秋草秋树的深绿作底色渲染背景的。
“烟草萋萋小楼西,云压雁声低。”开头二句是说,小楼西边的原野一片葱茏,云朵低垂,飞雁哀鸣。
首句即从草色落笔,将心伤神惘、低徊不已的相思幽怨揉入一派如烟似絮、粘连暮云的草色中。
“两行疏柳,一丝残照,数点鸦栖。”接着三句是说,夕阳映照着两行衰柳,数点栖鸦在柳丛。
这三句与烟草围绕中的小楼一角,都不过是这大块苍凉暗绿背景里的点缀于衬托。画面虽无人物,情绪已酝酿充分,人物亦呼之欲出。
下片仍然就绿色进一步渲染。
“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下片前二句是说,山上的草木在秋天里又绿了,远游的人却在外漂泊无依。
“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结三句是说,明月清冷的光辉游子思乡的梦魂,一同来到那思妇的空闺。
谢眺《酬王晋安》中之句有“春草秋更绿,王孙西未归。”,显然,谢眺也是向前人取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不就说的是远游与思归吗?其实,“春山碧树秋重绿”是否从“春草秋更绿”转换而来,并不要紧,春草这一意象,经过历代无数诗人的运用,已经较为固定地象喻离情的缠绵和思归未归的隐痛。“更绿”和“重绿”,一字之差,当不可等闲视之。更绿,强调的是秋有甚于春,时光不待,我必得回去;重绿,又绿了,突出了时间的流逝,过程的重复,细微之处,正有一丝伫盼中的无奈,空守小楼的女子心中不敢有更多的奢望呀!转换一字,情绪境界便有刚柔幽显之分。
这首词的上片侧重于写景,下片侧重于达情。浅易自然的表现风格更能使读者体味出词中真挚深曲的感情。
附录:眼儿媚
刘基
烟草萋萋小楼西,云压雁声低。两行疏柳,一丝残照,数点鸦栖。
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
注释
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秋波媚"、"小阑干"、"东风寒"等,双调,正体为四十八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
武陵溪:借陶渊明《桃花源记》武陵渔人进入桃花源事,借指爱人在远方。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归梦:指远游人惦念家里的魂梦。
前一篇:《如梦令·题画》赏析
后一篇:《青门引·采采黄金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