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广陵送客》赏析
(2023-01-04 18:27:12)
标签:
元词张翥水龙吟广陵送客蓼花 |
水龙吟·广陵送客,次郑玉兰赋蓼花韵
张翥
芙蓉老去妆残,露华滴尽珠盘泪。水天潇洒,秋容冷淡,凭谁点缀?瘦苇黄边,疏蘋白外,满汀烟穟。把余妍分与,西风染就,犹堪爱,红芳媚。
几度临流送远,向花前、偏惊客意。船窗雨后,数枝低入,香零粉碎。不见当年,秦淮花月,竹西歌吹。但此时此处,丛丛满眼,伴离人醉。
这首词或题作《蓼花》,是一首次韵咏物以送人离别之作。广陵即今江苏扬州。作者于此送客,时候已是秋天,西风衰飒,满目萧条,惊物候之变迁,叹人生之离合,不禁感慨万端。全词便围绕着秋景与秋感展开。
“芙蓉老去妆残,露华滴尽珠盘泪。”开头二句是说,亭亭玉立的荷花已经老去,她的靓妆残破,曾经美如珠盘的碧绿的圆叶上,也不再滚动着晶莹的露珠,仿佛滴尽了伤心的泪水。
词一开篇,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就是一幅衰秋图
“水天潇洒,秋容冷淡,凭谁点缀?”这三句是说,水天清冷而寂寞,秋容凄冷而闲淡,这样的秋容,凭谁来点缀呢?
“潇洒”当是清凉之义。“冷淡”则谓其淡雅素净,不浓艳,这本是秋之本色,但词意并不在此,词人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蓼花的出场作铺垫。
“瘦苇黄边,疏蘋白外,满汀烟穟。”这三句是说,芦苇瘦而黄,蘋花疏而白,它们不可能再去装点秋天。那就只有长满水边的含烟惹雾的蓼花。
一个“边”字,一个“外”字,已透露了个中消息,为蓼花的登场留足了空间,那就是“满汀烟穟”所指。蓼花春苗夏茂,秋花而结穟(穗),枝下垂,色粉红,多生长在水边,故又名水葒。“烟穟”者,言其含烟惹雾也。
“把余妍分与,西风染就,犹堪爱,红芳媚。”歇拍四句是说,蓼布满水滨,摇曳生姿,又将“余妍”献出,分与西风,染就那娇艳的红色。
一个“媚”字,一个“爱”字,将词人惊秋惜芳的感情呈现无余。
但是,词却又并不顺着这“红芳”的外观写下去,而是在下片一开始,就转写另一种情境,另一种情怀。
“几度临流送客远,向花前、偏惊客意。”换头二句是说,我以往也曾多次在水边送人,没料想仍被这花勾起了“客意”。
“船窗雨后,数枝低入,香零粉碎。”这三句是说,那时我正在船窗旁边,新雨之后,有数枝蓼花低拂着,进入了船窗,它们早已香气飘零,粉红碎落。
当然这几句也并非完全实录,而是带有相当的象征色彩,以比喻繁华的消逝、美的凋零,以及人生的困顿不如意等等。
“不见当年,秦淮花月,竹西歌吹。”这三句是说,不见了当年金陵、扬州繁荣时期的秦淮花月、竹西歌吹。
这两句慨叹“花月”、“歌吹”这些历史名城金陵、扬州自古以来的繁盛风流云散。词以此来对比凸显“香零粉碎”的可叹,从而使客意更加深沉厚重。
“但此时此处,丛丛满眼,伴离人醉。”末三句是说,客人离去之后,将只有满目的蓼花,陪伴着我独自而醉。
结尾处,又回到此时此处,归结到蓼花。离人,本可指别离的双方,词中却仅指词人自己。“醉”,实际含有不生别离之苦而如梦如醉难以自持之意。客意刚被惊起,别愁随之而来,真正令人感慨系之。
这首词由送别而见蓼花,以蓼花穿插往日回忆,引出客愁,最后又回归蓼花,绾结别离,咏物而不粘于物,结构完善,意境优美。
附录:水龙吟·广陵送客,次郑玉兰赋蓼花韵
张翥
芙蓉老去妆残,露华滴尽朱盘泪。水天潇洒,秋容冷淡,凭谁点缀?瘦苇黄边,疏萍白外,满汀烟穟。把余妍分与,西风染就,犹堪爱,红芳媚。
几度临流送远,向花前、偏惊客意。船窗雨后,数枝低入,香零粉碎。不见当年,秦淮花月,竹西歌吹。但此时此处,丛丛满眼,伴离人醉。
前一篇:《百字令·芜城晚望》赏析
后一篇:《绮罗香·雨后舟次洹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