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调歌头·过大散关》赏析

(2022-12-31 15:32:50)
标签:

元词

李齐贤

水调歌头

过大散关

水调歌头·过大散关
李齐贤
行尽碧溪曲,渐到乱山中。山中白日无色,虎啸谷生风。万仞崩崖叠嶂,千岁枯藤怪树,岚翠自濛濛。我马汗如雨,修径转层空。
登绝顶,览元化,意难穷。群峰半落天外,灭没度秋鸿。男子平生大志,造物当年真巧,相对孰为雄?老去卧丘壑,说此诧儿童。
大散关又称散关、崤谷,在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为秦蜀往来要道,兵家必争之地,南宋时宋金曾以此关为西部边界。这首词当是李齐贤奉使川蜀时所作。
“行尽碧溪曲,渐到乱山中。”开头二句是说,走进了曲曲折折的碧溪,渐渐到了乱山中。
词一开头便紧扣题目中的“过”字,由行程进入大散关写起。“乱山”二字写出了大散关所处的周围环境。由“碧溪曲”到“乱山中”,路途越来越艰难。
以下五句写行走于乱山之中的景象。
“山中白日无色,虎啸谷生风。万仞崩崖叠嶂,千岁枯藤怪树,岚翠自濛濛。”这五句是说,山高林密,阴森幽暗;山谷幽深虎啸生风,有万仞高的崩崖叠嶂,近千年的枯藤怪树,山中云烟缭绕,浓翠欲滴。
“山中白日无色,虎啸谷生风”,从“色”、“声”两个方面表现大散关的雄奇险峻。山高林密,以至“白日无色”,虎啸生风,闻之令人胆战心惊。“万仞崩崖叠嶂,千岁枯藤怪树”,对仗工整而有气势,极力夸张而不失真实。“崩”、“叠”、“枯”、“怪”四个形容词用得准确而生动。“岚翠自濛濛”,则使雄伟的景物平添了几分秀美。
“我马汗如雨,修径转层空。”这二句是说,我的马汗如雨下,长长的山路直入云霄。
笔法意境类似《诗经·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马虺隤”,回应开头二句,继续写行程,艰辛的程度可想而知。
“登绝顶,览元化,意难穷。”换头三句是说,我登上山顶,仰观俯察造化,心潮起伏,难以平静。
过片承上启下,由叙事转入抒怀。“元化”即“造化”,指大自然的发展变化,然后继续描写在山顶上极目远眺,“览元化”所见的景象。
“群峰半落天外,灭没度秋鸿。”这二句是说,远处的山峰好像落到天外去了,南飞的大雁不断从视野中消失。
紧接着再表现“意难穷”中的“意”。
“男子平生大志,造物当年真巧,相对孰为雄?”这三句是说,男子汉平生大志,与眼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比较,哪一个更雄伟壮观呢?
在大散关的历史上,曾留下过许多英雄的足迹:汉末曹操攻张鲁,曾自陈仓出散关至河池;蜀汉诸葛亮曾出散关围了陈仓;而宋人陆游中年入蜀任王炎幕僚时,曾与金兵在大散关一带对峙,晚年还十分怀念这段“铁马秋风大散关”的生活。作者十分仰慕这些古代英雄,希望能像他们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这一问问得很有气魄!
“老去卧丘壑,说此诧儿童。”结二句是说,如果自己晚年归隐山林,向后辈述说今日的情怀,将会使听者惊诧不已。
李齐贤词继承苏东坡、元遗山一派,有不少清新洒脱、雄浑豪放之作,这是其中之一。

附录:水调歌头·过大散关
李齐贤
行尽碧溪曲,渐到乱山中。山中白日无色,虎啸谷生风。万仞崩崖叠嶂,千岁枯藤怪树,岚翠自濛濛。我马汗如雨,修径转层空。
登绝顶,览元化,意难穷。群峰半落天外,灭没度秋鸿。男子平生大志,造物当年真巧,相对孰为雄?老去卧丘壑,说此诧儿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