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满江红·次汤碧山清溪》赏析

(2022-12-19 18:18:09)
标签:

元词

许有壬

满江红

清溪

满江红·次汤碧山清溪
许有壬
木落霜清,水底见、金陵城郭。都莫问、南朝兴废,人生哀乐。载酒时时寻伴侣,倚栏处处皆楼阁。对溪云、试放醉时狂,浑如昨。
沙洲外,轻鸥落。风帘下,扁舟泊。更寒波摇漾,绿蓑青箬。为向九原江总道,繁华何似今凉薄?怕素衣、京洛染缁尘,从新濯。
词题中的汤碧山,名弥昌,字师言,浏阳(今属湖南)人,碧山为其别号,考作者仕履,似作于至治二年(1322),时作者在南京任江南台监察御史。此阕次汤氏韵的《满江红》,从故都金陵的兴亡联想到现实生活的哀乐,对功名富贵的无聊和自由人格的可贵表达了自己深刻的感受。“清溪”,即青溪,发源于南京钟山西南,逶迤九曲,流入秦淮河,今已湮没。
“木落霜清,水底见、金陵城郭。”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叶落霜浓,清溪水底映照着金陵城郭。
开头两句,即扣住词题,写清溪之水映照古城。“木落霜清”是深秋气象,意在以景物描绘交代时间。“金陵城郭”则直接揭出地点。两者笔分虚实,确定时地各有其功用。“水底见”云云,既暗有水中之月真幻难言之意,又暗有“六朝旧事随流水”之意。
“都莫问、南朝兴废,人生哀乐。”这二句是说,大家都不要问南朝各朝的兴起和灭亡,也不要问人生的悲哀和快乐。
城郭依然,人事全非,兴亡盛衰的历史,尽入渔樵闲话。异代之人追怀往古,凭吊遗迹,区分有道无道,悲又如何?喜又如何?改朝换代,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直如“吹绉一池春水,干卿何事”(马令《南唐书》),说“都莫问”,不但是超脱之语,更是洞彻之悟。历朝诸国此立彼灭,各派你争我夺,演绎出多少活剧;“人生哀乐”,尽在此中,则是不忍问、不堪问的。
“载酒时时寻伴侣,倚栏处处皆楼阁。”这二句是说,载着酒时时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与同伴登上高楼凭栏眺望。
忘掉怀古的沉重,与同伴登上高楼凭栏眺望,一赏山辉川媚的美景吧。这两句便是此意。叠字“时时”、“处处”刻意在时、地两方面表现呼友登临的逸兴雅情,流畅自如,有力地说明了词人的价值取向,不过,“寻”字背后也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毕竟楼阁无处不在,而知心同气的朋友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找到的。看他伫立楼头倚着栏杆又是怎样的心态呢?
“对溪云、试放醉时狂,浑如昨。”这二句是说,对着溪上风云,保持童心,一如往日少年时之狂态可掬。
也就是说,睥睨溪上风云,哪管它白衣苍狗百般变幻,姑且举杯痛饮,大醉方休。“如昨”,实指不改变年轻时的纯朴真率,换用明代李贽的话说,即保持童心。
上片由景到情,已抒怀抱;下片前半仍转到写景。
“沙洲外,轻鸥落。风帘下,扁舟泊。”这四句是说,清溪前的小舟上,点点沙鸥轻轻飞落,逍遥自在,在迎风摆动的珠帘下,几叶扁舟系缆滩头。
这里,“鸥”是身心自由的象征,词人内心已有鸥盟之意。“扁舟”的意象,也与退隐江湖有着对应关系。此处扁舟尚泊,亦见词人的意愿仍未进入实践阶段。
“更寒波摇漾,绿蓑青箬。”,这二句是说,更不要说溪上寒波摇漾,绿蓑青箬的隐者。
前一句化用元好问《颖亭留别》“寒波澹澹起”、“物态本闲暇”;后一句化用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与换头数句相同,都是以景见情,反映隐居之乐的笔墨。清溪佳境的精华,至此已经基本写尽,词人遂直接发出他的感慨。
“为向九原江总道,繁华何似今凉薄?”这二句是说,在此要向在阴曹地府的江总问一声:为什么当初那么繁荣的金陵城,如今却只能带给人们怀古的苍凉?
江总是南朝陈后主的宠臣,官至尚书令,与后主及众词臣纵情声色,以轻靡侧艳之诗赋相唱酬,导致陈朝政治衰乱,走向灭亡。他的意思显然不是嘲弄江总,而只是借此表明富贵荣华全无意义,人生贵在抱朴守真,怡情适意。
“怕素衣、京洛染缁尘,从新濯。”末二句是说,怕白衣为京洛的黑尘所染,而重新洗涤一番。
末两句也就是怕自己在官场中迷失本性,躲不开名缰利锁的桎梏,遂早作自戒自省之计。

附录:满江红·次汤碧山清溪
许有壬
木落霜青,水底见、金陵城郭。都莫问、南朝兴废,人生哀乐。载酒时时寻伴侣,倚栏处处皆楼阁。对溪云、试放醉时狂,浑如昨。
沙洲外,轻鸥落。风帘下,扁舟泊。更寒波摇漾,绿蓑青箬。为向九原江总道,繁华何似今凉薄?怕素衣、京洛染缁尘,从新濯。
作者简介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