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尊重自己的尺度
尊重自己的尺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3,571
  • 关注人气:5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字令·春日湖上》赏析

(2022-11-28 18:18:27)
标签:

元词

张可久

百字令

春日湖上

百字令·春日湖上
张可久
扣舷惊笑,想当年行乐,绿朝红暮。曲院题诗,人去远、别换一番歌舞。鸥占凉波,莺巢小树,船阁鸳鸯谱。画桥疏柳,风流不似张绪。
闲问苏小楼前,夕阳花外,归雁曾来否?古井香泉秋菊冷,坡后神仙何许?醉眼观天,狂歌喝月,夜晚西林渡。穿云笛响,背人老鹤飞去。
张可久一生大半在杭州度过,其早年所成散曲集《今乐府》、《苏堤渔唱》等多以本地风光为抒写内容。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他自昆山幕僚隐退后,再度回到杭州,隐居以终。从本篇“当年行乐”、“人去后,别换一番歌舞”等语,可推知此词当作于这一时期。
这首词写杭州西湖春景,全凭感受游走,颇有一种“意识流”的风味。
“扣舷惊笑,想当年行乐,绿朝红暮。”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敲着船舷惊笑,回想当年行乐,早上是绿色,晚上是红色。
词人先从西湖本身落笔,却不直接绘写眼中景色,而是以引起的感想代替。“绿朝红暮”四字,令人联想起春日湖上的朝朝清游、夜夜笙歌,涵意隽永。
“曲院题诗,人去远、别换一番歌舞。”接着二句是说,想当年,曲院题诗,尽管当年一同游赏吟诗的故人已经远去,但眼前歌舞风流的景象依然无异于往昔。
接着是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同样也是以昔衬今。再接着是苏堤六桥,这里是西湖绝佳的观景点。
“鸥占凉波,莺巢小树,船阁鸳鸯谱。”这三句是说,但见鸥鸟在湖面上翔止,黄莺在岸树上栖息,近地的水浦边野鸭嬉戏,碇泊着三三两两的小船。
“画桥疏柳,风流不似张绪。”上片末二句是说,桥边稀疏的杨柳,它的风流不能和张绪当年相比。
只是在词人的感受中,桥边的杨柳似乎风致不足。“风流不似张绪”,用南朝齐武帝植蜀柳于灵和殿前,赏叹“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的典故,事见《南史·张绪传》。
下片先转入孤山。
“闲问苏小楼前,夕阳花外,归燕曾来否?”下片前三句是说,对着苏小楼前发问:“夕阳下春花年年开放,但当时的燕子可曾归来?”
孤山相传建有南齐苏小小的坟墓,“苏小楼”,是对这位名妓遗迹的怀念。这一问,隐见了美人妆楼已面目全非的现实。
“古井香泉秋菊冷,坡后神仙何许?”这二句是说,这里的名胜古井、香泉就像秋菊一样遭到冷落,林逋又在何处?
“古井”指金沙井,“香泉”指六一泉,俱是孤山一带的名胜。但全句却是就孤山的代表人物林逋而言,因苏轼《书林逋诗后》有“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的名句。林逋曾配祀于水仙王庙,后人常因此引为孤山的典故,如宋人高翥《拜和靖墓》:“荐菊泉清涵竹影,种梅地冷苔带痕。”词中的“坡后神仙”即指林逋,“何许”即何处(“许”通所),全句流露出前贤已去、风流往矣的感慨。
“醉眼观天,狂歌喝月,夜唤西林渡。”这三句是说,喝醉了就抬头望天,高声歌唱吆喝着明月,直到天晚还在西林渡叫唤。
词人以醉饮狂歌的清狂抵御悲怅,最后将词笔转向孤山以北的西林渡。西林渡亦名西泠渡,是当时由西湖导向北山的通道口。
“穿云笛响,背人老鹤飞去。”末二句是说,静夜中生出一阵穿云裂石的笛声,惊起了扑翅飞腾的老鹤。
这时天暮月上,故不究“笛响”是何人所为,渡口这凄清的一笔,自传达了词人孤寂的感受。

附录:百字令·春日湖上
张可久
扣舷惊笑,想当年行乐,绿朝红暮。曲院题诗,人去远、别换一番歌舞。鸥占良波,莺巢小树,船阁鸳鸯浦。画桥疏柳,风流不似张绪。
闲问苏小楼前,夕阳花外,归雁曾来否?古井香泉秋菊冷,坡后神仙何许?醉眼观天,狂歌喝月,夜唤西林渡。穿云笛响,背人老鹤飞去。
作者简介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