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献仙音·夏夜》赏析
(2022-11-26 18:41:13)
标签:
元词张玉娘法曲献仙音夏夜 |
法曲献仙音·夏夜
张玉娘
天卷残云,漏传高阁,数点萤流花径。立尽屏山无语,新竹高槐,乱筛清影。看画扇,罗衫上,光凝月华冷。
夜初永。问萧娘、近来憔悴,思往事、对景顿成追省。低转玉绳飞,澹金波、银汉犹耿。簟转湘纹,向珊瑚、不觉清倦,任钗横鬓乱,慵自起来偷整。
张玉娘,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松阳(今属浙江省)人,是元代少有的女词人之一。他早年许配给沈佺,其后,父母欲违约,玉娘不从,寄书于病中的沈佺,以死自誓。沈佺去世后,玉娘也郁郁而终。由于婚姻生活的不幸,张玉娘写出了许多动人的爱情词,这是其中的一首。
词的上片写夏夜的景色。
“天卷残云,漏船高阁,数点莹流花径。”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天空万里无云,耳边传来阵阵滴漏声,几只萤火虫在花径上飞来飞去。
起首三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的不同角度描写入夜时的宁静氛围。“卷”、“传”、“流”几个动词用得准确。
“立尽屏山无语,新竹高槐,乱筛清影。”接着三句是说,我在屏风前孤独沉思,新生的竹子和高高的槐树,筛下了它们紊乱的清影。
“新竹高槐,乱筛清影”二句,令人想起张先的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清影”暗示有月,“乱筛清影”则暗示有风,而紊乱的树影也与主人公纷乱的思绪相对应。
“看画扇,罗衫上,光凝月华冷。”上片末三句是说,看到洒满画扇、罗衫上的月光,都凝结着一种冷冷的感觉。这三句以一个“看”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看到月光,主人公有何感受,虽未明言,却不难体会,因为月下相思的描写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时为“夏夜”却言“冷”,一方面说明夜已深,但与其说是生理感觉,不如说是心理感受。词的上片描绘了一个异常凄清的月夜景象,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与寂寞。
“夜初永。问萧娘、近来憔悴,思往事、对景顿成追省。”下片前三句是说,长夜刚刚开始。问自己近来为什么憔悴?那是因为思往事的缘故。
这是主人公的自问自答。“萧娘”在诗词中泛指女子,主人公近来憔悴,是因为思往事的缘故。在往日的月光下,主人公与心上人不知度过了多少愉快的时光,如今仍是同样的月光,却只能追省那已逝去的一切了。
“低转玉绳飞,澹金波、银汉犹耿。”这二句是说,星移月淡,时光过得很快。
“玉绳”,双星名,位于北斗七星中玉衡星的北面。“金波”,指月光。
“簟转湘纹,向珊瑚、不觉清倦,任钗横鬓乱,慵自起来偷整。”这二句是说,在天快亮的时候,我感到了疲倦,展开枕席放上枕头,躺了下来。即使天已亮了我却无心起床梳妆打扮。
“珊瑚”指珊瑚枕,一种装饰精美的枕头。女主人公无心起床梳妆打扮,是因为“女为悦己者容”,身边无“悦己者”的女主人公又梳妆给谁看呢?
这首词从入夜写到天明,表现了女主人公彻夜不眠的相思之情。从词汇、写法和风格上可以明显看出受了李清照词的影响。
附录:法曲献仙音·夏夜
张玉娘
天卷残云,漏传高阁,数点流萤花径。立尽屏山无语,新竹高槐,乱筛清影。看画扇,罗衫上,光凝月华冷。
夜初永。问萧娘、近来憔悴,思往事、对景顿成追省。低转玉绳飞,澹金波、银汉犹耿。簟转湘纹,向珊瑚、不觉清倦,任钗横鬓乱,慵自起来偷整。
作者简介
张玉娘(1250
~1277),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处州松阳(今浙江松阳)人。南宋女词人。出身仕宦世家。自幼聪慧异常,工女红,好读书,过目成诵。擅诗词,时人以汉班昭比之。她自幼饱学,敏慧绝伦,诗词尤得风人体。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
前一篇:《十六字令·眠》赏析
后一篇:《百字令·春日湖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