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归雁》赏析
(2022-11-24 18:56:38)
标签:
元词贺新郎归雁 |
贺新郎·归雁,用刘季和韵
朱晞颜
云影低平楚。看翩翩、离群避暖,去寻孤戍。犹记登楼看瘦字,零落西风无数。把往事、书将空处。乍别榆关秋梦迥,享江南、睡足菰蒲雨。天欲暝,雪初絮。
江空岁晏衡阳度。尽冥冥、稻粱谋拙,弋人何慕?行断惊飞悲吊影,谁念嘹风最苦?算只有、天涯羁旅。莫听城笳迷去翮,被落花飞絮相萦住。输海燕,笑迟暮。
雁为候鸟,在我国北方每年春去秋来,自古便有许多有关大雁的美丽传说,朱晞颜的这首《贺新郎·归雁》即讲述了一只春归边塞的大雁故地寻旧的故事。
“云影低平楚。看翩翩、离群避暖,去寻孤戍。”上片开头几句是说,大雁在烟云低迷的大地上翩翩飞翔,而这只大雁离开了合群避暖的机会,独自去寻找边塞上孤独的城堡。
开头几句写春天时大雁北归寻求的情景。“云影低平楚”为大雁起飞的背景。“平楚”,犹平野。雁是合群喜暖的禽鸟,奇怪的是这只大雁却“离群避暖,去寻孤戍”。“孤戍”,边塞上孤独的城堡。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一紧扣人心的悬念,使作品很自然过渡到了对往事的追忆上。
“犹记登楼看瘦字,零落西风无数。把往事、书将空处。”这三句是说,犹记得戍楼上看到大雁离去排成瘦长的人字,正是草木在萧瑟西风中纷纷飘零的秋天,大雁好像以天空为纸书写以往的情事。
这三句回顾去年秋天大雁离去之事。作品从“孤戍”中人即戍守边城的漂泊者的视角去写空中大雁、这里用了一个“瘦”字,它既是对“雁”字形体特点的形容,同时其中也暗寓了离人此时哀伤的心情。在古代文学的意象系列中,“瘦”与愁情历来是联系在一起的。显然,这里漂泊者眼中雁字之“瘦”实质上也是其愁苦心境的一种外射。“零落”句交代雁飞时节,同样这“飘零”也暗含人的飘零之意。大雁在天空中留下自己的行迹。
“乍别榆关秋梦迥,向江南、睡足菰蒲雨。”这二句是说,刚刚告别北方关塞来到江南连秋梦都以不同于前了,下雨的日子里大雁吃饱后美美地睡个够。
接下来作品追随大雁南飞的踪迹,由寒冷的北疆来到气候尚暖的江南。“乍别”,刚刚告别。“榆关”,即山海关,在今河北省秦皇岛市,此处代指北方关塞。“迥”,不同。大雁刚来到江南,连秋梦也不同于以前了,可见大雁对江南的喜爱。“睡足菰蒲雨”一句则进一步写大雁在江南的快活生活。“菰蒲”,里生长在水边的两种植物,即茭白与菖蒲。这句大意谓在下雨的日子里大雁吃饱后美美地睡个够。作品表现江南气候温暖食物充足让大雁留恋难舍,实际上也是反衬北方边地的寒冷与环境的恶劣,暗衬漂泊者的“天涯羁旅”之苦。
“天欲暝,雪初絮。”歇拍是说,天近黄昏,雪花开始飘飞。
歇拍启下片大雁继续南飞之意。在一个黄昏时分下起了冬天的第一场雪,这意味着江南也变冷了,大雁将继续南迁。
“江空岁晏衡阳度。尽冥冥、稻粮谋拙,弋人何慕?”下片前三句是说,大雁在旧年将尽时度过了衡阳。大雁飞到高高的空中,不能谋取食物,猎人也没有办法加害于它。
衡阳在湖南南部,境内有衡山。其山有回雁峰,传说大雁至此而至,遇春而回。鸿雁飞于遥空,距远形微,故猎人箭矢不能及,因以喻远祸避害。
“行断惊飞悲吊影,谁念嘹风最苦?算只有、天涯羁旅。”这三句是说,猎人虽然不能射中大雁,却还是将飞行的雁阵惊散了,失群的大雁冲着自己地上的影子悲伤不已,谁最同情在寒风中嘹唳悲号的大雁呢?算来只有那些漂泊天涯的人。
“嘹风”即大雁在寒风中嘹唳悲号。最同情悲号着的大雁的是那些“孤戍”中的征夫,他们离群的孤雁有着类似的命运,所以也只有他们才最理解孤雁的不幸。这里的描写实为篇首所设置的大雁“离群避暖,去寻孤戍”这一悬念的解答。正因漂泊者最念失群的孤雁,所以这只当年的孤雁春归时才急于寻找那“孤戍”中的旧时相识。
以下作品由大雁南飞的追忆重新回到大雁春归的描写。
“莫听城笳迷去翮,被落花飞絮相萦住。输海燕,笑迟暮。”末四句是说,不要让城里的笳鼓迷住了飞行的翅膀,让城中的落花飞絮羁绊住。如果不能赶在海燕之前到达,便会被它笑话来得太晚了。
“城笳”,城市里的笳鼓,与下文中的“落花”和“飞絮”一起形容城市中的繁盛景象。“去翮”,飞行的翅膀。“海燕”即燕子,与大雁一样为候鸟,古人认为它来自海上,故称海燕。这是大雁的自励之语。
全篇写大雁,赋予其人的感情和意志,由此将深深的天涯羁旅之感寄寓于词中,但作品又处处不离大雁的习性特点,从大雁南飞北归的情节着笔,从而使大雁的形象显得真实而又富于意蕴。
附录:贺新郎·归雁,用刘季和韵
朱晞颜
云影低平楚。看翩翩、离群避暖,去寻孤戍。犹记登楼看瘦字,零落西风无数。把往事、书将空处。乍别榆关秋梦迥,向江南、睡足菰蒲雨。天欲暝,雪初絮。
江空岁晏衡阳度。尽冥冥、稻粱谋拙,弋人何慕?行断惊飞悲吊影,谁念嘹风最苦?算只有、天涯羁旅。莫听城笳迷去翮,悲落花飞絮相萦住。输海燕,笑迟暮。
前一篇:游傣族的两个寨子
后一篇:《十六字令·眠》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