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傣族的两个寨子

(2022-11-20 18:14:02)
标签:

游记

傣族

曼掌村

曼别村

这次来到西双版纳,除了游览风景名胜古迹以外,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也是一项重要的游览内容。
11月7日,我们游览了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养镇曼掌村,这是一个有五百多年历史以傣族为主体民族的的特色村寨,在这里民族传统文化保存完整。这里的每一个项目都经过专家的多次论证,并且邀请了景洪市和勐海县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到曼掌村,进行傣族传统章哈(又译作傣族赞哈,意为会唱的人,即是歌手的称谓,也是作为曲艺表现形式的曲种名称)、造纸、傣拳、慢轮制陶、贝叶经技艺和葫芦丝(乐器)、高升、象脚鼓制作等现场培训,完整地保持了傣族传统文化特色。
曼掌文化生态村的运行理念不是走商业化,而是要充分保留傣族村寨的原有面貌。让那些想深入了解,感受傣家传统文化的游客能喜欢上傣族的传统文化,甚至可以亲手制作一些手工艺品带回自己的家乡,让更多的人认识傣族文化。
由当地傣族向导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村子,这是一个宁静的小寨子,可以悠闲地逛逛。
这里体验的项目很多,趣味性很强,商铺就是当地人住的高脚楼地面一层。这是一个原始的傣族寨子,家家花草盛开,除了我们这车游客外,也没有其他的游客,寨子里少有游人,满耳是鸡鸣声,很是悦耳。这里最吸引我们的,是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傣家文化和手工技艺,也是目前极少数人关注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来体验过后才会知道。曼掌村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基地”。这里的手工艺体验十分具有当地特色,且多样化。傣族手工造纸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并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纤维较好、较细的构树皮为原材料,经过五个步骤的纯手工制作流程,才能制出一张手工纸。在曼掌村体会造纸,就没有这么复杂的工序了,店家提前制好了纸浆,还会手把手地教学,非常容易上手,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店家花园里摘来的花草点缀自己的作品。这种纸看似粗糙不光滑,但柔韧性好,天然无毒,透气吸水,耐磨耐用,不易破损,时时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香味。
11月9日上午,我们游览了景洪市勐龙镇的曼别村,这里傣族的村子都是以曼字打头。电视连续剧《孽债》有些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迎接我们的是村里派出的文化代表。我们一下车,她双手合十就在车下向我们点头。我们被她带到自己的家里,她家的门上有一个游客接待点的牌子。她向我们介绍了傣族的民俗风情。
傣族自母系社会以来,女权文化保留得非常好,与汉族不同的是,傣族是重女轻男,男嫁女娶,男主内女主外,就连到了现在,在傣族,当地村委一把手都是妇女主任,村长只是二把手。如果一个家庭没有生育女孩,男孩都嫁出去之后,这家的老人就得有寺庙供养了。在傣族寨子里,妇女地位是很高的,是一家之主。在傣族村寨里,生儿子倒是抬不起头,被称为“赔钱货”赔钱货,而生女儿则要风风光地摆三天酒席,小乘佛教是这里的主要信仰,村子里就有佛寺。男孩子七八岁就要出家做三年和尚,在这里学会独立生活。其中一个星期小和尚的脖子上要挂一个六斤六两重的钵化缘,钵底是尖的,不能放下。这钵为何是六斤六两,因为胎儿在腹中开始生长的体重大约就是这个数,这代表着他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从而养成孝顺心理。这里的老人受到村里的尊敬,只要有老人在,老家的房子就不能拆,她家仍住在老房子,并不是因为家里没有钱翻造新屋,而是老人还在,就不能动老屋,祖宗留下的规矩不允许。这里的人死了后要火葬,是用木柴绑住尸体的那种,其灰作为肥料,散布在土地上,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
这位傣族文化代表是傣医的后代,她展示了傣族传统的刮痧、收痧技艺,展现了傣医的魅力,而这一切用的是银器结束后,她带我们去购买村里制作的银器,这里的银器是雪花银,纯度较高。值得指出的,她接待我们,属于出工,和村里种地一样,村里给她记工分,凭工分年底领取报酬,这简直有点人民公社的味道,不过,那是母系氏族公社。
这里的人家不上锁,路不拾遗,他们做到了,他们的住处不许人张望,有人好奇地去张望,被她严厉呵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