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所思》赏析

(2022-07-08 18:54:43)
标签:

宋诗

冯去非

所思

所思
冯去非
雁自飞飞水自流,西风不寄小银钩。
斜阳何处横孤簟,十二阑干一样愁。
这是一首语淡情浓,韵味悠远的好诗。作者冯去非,字深居,南宋淳祐间进士,曾任宗学谕之职。元人方回称其“诗峭健,晚颇深晦”(《桐江集·跋冯深居诗》)。可惜他的诗文流传到今天的并不多。
“雁自飞飞水自流,西风不寄小银钩。”这首七绝前二句是说,秋高气爽,大雁自由自在地飞向南方,流水在无拘无束地流淌。西风吹来了又一个春天,却没有给我带来宽慰的信纸一张。
首句点明季节,是一个秋风萧瑟、北雁南飞的秋日。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景物,做容易勾人离愁。游子望归雁而忆故里,思妇对秋风而念远人。诗中写大雁之去,不是“远飞”、“南飞”、“高飞”,而是“飞飞”,刻画出雁群南飞不已的情景。作者身当此境,目睹征鸿,心已随之远去,但恨无双翼,依然羁留他乡;水流不止,偏偏无情,不能载我归舟,只是徒增一番愁苦。两个“自”字,使客观景物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怅惘之情。既然思归不得,退而求其次,就盼望着得到一纸家书,更何况传说鸿雁有传书之能。可惜,就连着一点聊胜于无的安慰也得不到。西风无情,吹来了无边愁思,却不解寄送书信。冯去非的想象颇为奇特,盼西分在带愁来的同时,也能为他做件好事,但又终于成空。客观事物的无情再次和主观愿望形成强烈对比。同时也为三四句做好铺垫。“小银钩”,指书法的遒美,这里用来代替“书信”。语本白居易《写新诗寄微之偶题后》:“写了吟看满纸愁,浅红笺纸小银钩。”浅红的笺纸、秀劲的书法,再加字里行间充溢着深情厚爱。作者并未正面描写他所思念着的那个人,但通过“小银钩”三字,她的形象已跃然纸上。
“斜阳何处横孤簟,十二阑干一样愁,”后二句是说,夕阳西下,她在哪里摆下自己孤独的床?任凭栏廊弯曲,走到哪里,心中也都是同样的惆怅。
当此秋风落叶之际,他究竟在做什么?可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作者极目天际,神驰万里,于是他的想象中出现了如下图景:那渐渐西沉的夕阳,长长的日影,透窗而入,照着孤寂的床簟。“横孤簟”三字,既表现了日长难耐,又包含了多少空床独寝的凄凉意味。而用“何处”两字一问,看似无理,却传达出天涯遥望,不胜茫茫的感慨之情。
长日空闺,凄清寂寞,闺中人究竟在何处?第四句才从室内的“孤簟”移向室外的阑干,这令人联想到古乐府《西洲曲》中的名句:“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如明玉。”作者只以“十二阑干”四字出之,便描绘了一位长日凭栏、脉脉凝眸的美好女性形象。而“一样愁”又将浮想联翩之笔归结到眼前,两地愁思,一样情怀。

附录:所思
冯去非
雁自飞飞水自流,西风不寄小银钩。
斜阳何处横孤簟,十二阑干一样愁。
注释:
小银钩:比喻娟美遒劲的书法,这里代指书信。
簟:竹席。孤簟:指孤眠。
作者简介
冯去非(1192~1272以后),字可迁,号深居,南康都昌(今江西省都昌县)人。淳祐元年(1241)进士。尝为淮东转运司干办。宝祐四年(1256),召为宗学谕。丁大全为左谏议大夫,三学诸生叩阍言不可,理宗下诏禁戒,且立石三学,去非独不肯书名。宝祐五年(1257),罢归庐山,不复仕。景定三年,为范晞文《对床夜语》作序,并有书信一首,自署“深居之人”。论诗以气节自尚。年八十余卒。去非与丞相程元凤、参知政事蔡抗善。吴文英有词与之唱酬。《全宋词》从《阳春白雪》中辑其词三首。《宋史》有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