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冶城》赏析

(2022-06-26 18:50:07)
标签:

杂谈

冶城
刘克庄
断簇遗枪不可求,西风古意满原头。
孙刘数子如春梦,王谢千年有旧游。
高塔不知何代作,暮笳似说昔人愁。
神州只在栏杆北,度度来时怕上楼。
冶城在今江苏南京市内朝天宫一带。据《六朝事迹》记载,这里本来是春秋时代(一说是东吴)一个冶鋳中心,所以叫冶城。古代这里冶鋳的主要是刀枪剑戟等兵器,而冶城又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多次成为南北相争的要冲。因而诗人们来此漫游登临,多半会触动他们历史兴亡、人事沧桑的感慨,
“断簇遗枪不可求,西风古意满原头。”这首七律首联是说,断掉的箭簇、遗落的枪头已经不可寻找了,萧瑟的秋风中凄凉的古意充满了整个山原。
首联直承“冶城”二字起兴。这里既然曾是冶铸兵器之所,历史上多少威武雄壮的战斗话剧在此上演,那么要找一些断箭残枪,帮助人们辨认历史的遗迹总是不困难的吧?劈头闯入我眼帘的“断簇遗枪”四字就这样和“冶城”直接相关,而带着一种凝重的历史感。可是紧接着却是“不可求”三字,一下子又把我们抛入一种茫茫然无可奈何的情境之中,历史的无情也就不言而喻了。因而下句“西风古意满原头”就蕴藏着一股悲哀苍凉的感情,西风是现实可感的,“古意”是抽象内在的,将二者结合起来,就使抽象的思想活动变得形象化了。而“西风”的萧瑟之感又和历史无情产生的悲凉之情十分协调。
“孙刘数子如春梦,王谢千年有旧游。”颔联是说,孙权、刘备几个人的往事已经如同一场春梦,了然无痕,王家、谢家在千年之后也只剩下旧时游览的遗迹。
颔联由古意生发。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也全被历史淘汰了,他们那些叱咤风云、横枪跃马的非凡事业到头来还不是一场春梦吗?东晋的谢安、王羲之曾登临冶城,“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今天诗人重来他们的旧游之地,却已物是而人非,大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慨。这一联选取孙刘和王谢这些和冶城有关的典型历史人物作为怀古的对象,是十分恰当的。
“高塔不知何代作,暮笳似说昔人愁。”颈联是说,高耸的宝塔不只是哪个朝代修造的,傍晚的胡笳声似乎在诉说着昔日之人的忧愁。
颈联则又从历史回到了现实。高塔是所见,暮笳是所闻,现实的景物由于移情的作用而感染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一切似乎在倾诉古人的感慨悲愁。这首诗抽象的抒发较多,这里用“高塔”、“暮笳”这样富有形象感的字眼加以调济也是必要的。
“神州只在阑干北,度度来时怕上楼。”尾联是说,神州大地就在栏杆北边啊,我几度来到这里,每次都怕登楼远眺。
如果没有最后一联,那么这首诗不过是一般的怀古,并无多少特别深刻的内涵。尾联把怀古和严峻的现实结合起来,诗的意境一下子提高了。原来诗人的惆怅、悲哀、感慨、消沉,并不是文人墨客的无病呻吟,而有着现实生活的深刻根源。大好河山,长期不复,南宋的统治者们却只知苟且偷安,连半壁河山也岌岌可危,这怎能不使一个有爱国心的诗人感到无限的痛苦呢。末句强调了每一次都为金瓯残缺而不忍登临,可见其感情的沉痛强烈。

附录:冶城
刘克庄
断簇遗枪不可求,西风古意满原头。
孙刘数子如春梦,王谢千年有旧游。
高塔不知何代作,暮笳似说昔人愁。
神州只在阑干北,度度来时怕上楼。

注释

冶城:旧址在今江苏南京市秦淮区朝天宫一带,传说春秋时吴王夫差在此筑冶城,冶铁铸造兵器,故称冶城。

断镞(zú)遗枪:指古代残留下的兵器。镞,箭头。枪,古代的一种兵器。

原:宽广平坦的地方。

孙刘:指三国时的孙权、刘备。刘备曾到冶城与孙权相会,商议联兵迎击曹操东下大军。春梦:春日嗜睡,梦境容易消失,用以比况前人旧事消失得不留踪影。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事如春梦了无痕。"

王谢:指东晋王羲之谢安,据《金陵记》记载,东晋谢安曾经与王羲之同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

作:建造。

笳(ji):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神州:即中原。阑干:同"栏杆"。

度度(dù):犹次次,回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