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苦寒行》赏析

(2022-06-24 18:39:27)
标签:

宋诗

刘克庄

苦寒行

苦寒行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难睡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南宋政权局于东南一隅,先是受到金邦、后是受到蒙古政权的威胁,怎样巩固边防,防止外来侵扰,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重大问题,刘克庄这首诗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的边防情况。
前四句写边疆士卒的生活。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这首诗开头二句是说,十月里边境上气候恶劣,北风一阵比一阵强;官军们身上还只是穿着薄薄的衣衫。
仅仅两句,就写出了十分反常的现象。“风色恶”,即使一般百姓也已厚衣上身,而边防士卒却是衣单身寒。这就突出了问题的严重性。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难睡着。”三四句是说,送棉衣来的使臣早该到了,如今却还不见踪影;可怜战士们披着铁甲,几乎冻僵,在漫漫长夜中难以入眠。
这两句把士卒的苦寒同“押衣使”联系起来了。押衣使迟迟不来,不仅士卒身受其苦,更重要的是造成了边防危机:军士衣冷难睡,一旦有了敌情,将何以应付?那么押衣使为什么迟迟不来?诗人并不直接回答,反而描绘了另一种景象。
诗的后四句描绘京城大官的生活。长安是汉唐旧都,往往用以代指京城,这里指南宋都城临安。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五六句是说,京城中有多少炙手可热的高官,太阳高高升起,朱漆大门仍然牢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末二句是说,无数重帘幕低垂屏风密遮,他们喝醉了酒沉睡,怎知道门外地冻天寒。
表面看来,诗人只是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情境并列在一起,做客观的描绘,不加任何评论。实际上这种对比本身就包含着爱憎褒贬,显示着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具体的描写中,诗人又注意了多方照应,构成了更为鲜明的对照。一方面是十月边头风色恶,身上衣裘薄;另一方面,则是中酒不知寒,芙蓉帐暖度春宵。这是以上层统治集团纸醉金迷之乐,来反衬边防戍卒之苦。诗人把强烈的感情,寓于形象描写之中,既显豁,又蕴藉。此外,达官贵人之所以能歌舞升平,全仗戍卒的艰苦守边。而这些显贵们但知热衷于功名利禄,对此是不会加以考虑的,即使是押送寒衣的例行公事,也迟迟不办。视为,一旦大敌猝至,将如何抵御?那时,今日的热官只有沦为阶下囚,巨宅细软,歌儿舞姬,也只有成为他人的囊中之物。这些都是题外话,留待读者去思索了。

附录:苦寒行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难睡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注释

1 苦寒行在《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清调曲》。《乐府解题》说:“晋乐奏魏武帝《北上篇》,备言冰雪溪谷之苦。其后或谓之《北上行》,盖因武帝辞而拟之也。”原辞为曹操所作,是公元206年(建安十一年)春正月北征高干时写,表现了行军时的艰苦情况。

2 边头:边境。

3 风色恶:气候恶劣。

4 押衣敕使:朝廷派出来送寒衣的官员。敕使,奉皇帝命令办事的使者。

5 长安:此指南宋都城临安。

6 热官:权势显赫的官吏。

7 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

8 启关:开门。关,门闩。

9 帏箔:帐幔和帘子,泛指帘幕。

10 屏山:屏风。

11 中酒:喝醉了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冶城》赏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