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斋即事》赏析
(2022-06-20 19:06:03)
标签:
宋诗秋斋即事 |
秋斋即事
许棐
桂香吹过中秋了,菊傍重阳未肯开。
几日铜瓶无可浸,赚他饥蝶入窗来。
“秋斋”,秋日的房舍;“即事”,就眼前事物抒发感慨;《秋斋即事》,写秋日居处的所见所感。它以平淡的笔触,渲染出一种寂寥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无聊与烦闷之意。
“桂花吹过中秋了,菊傍重阳未肯开。”这首七绝前二句是说,桂花的香气已经吹过了,而中秋也度过了。但在濒临九九重阳的时节,菊花却不肯开放。
前两句先写秋斋外的自然景色,寓空寂之感。但诗人并未直截了当地点破诗意。他只是讲:桂花芳香与中秋佳节相与逝去。“桂香”的记忆或许仍在心头残留几分,不过真正的桂香早已在时空中穿过,难于寻觅,这就更令诗人怅然若失了。此时正近重阳,根据经验,该是菊花盛开之日。但是人此刻的“即事”竟是“菊未开”。这菊花不知为何耍性子,明明已近重阳佳节却甘于寂寞而不肯“秋耀金华”。但愿它不是故意作弄诗人。不过“为肯开”三字说明它的固执,诗人对此,无可奈何。
“几日铜瓶无可浸,赚他饥蝶入窗来。”这首七绝后二句是说,这些天来铜制花瓶尽管没有鲜花可插也还是浸满了清水,要骗取那饥饿的蝴蝶飞入窗内。
秋斋之外的环境既如此清寂,那么秋斋之内又如何?室内可写之物甚多,但诗人目光为何唯独注视着“铜瓶”呢?因为这只瓶是花瓶,与花有关。“铜瓶”昔日当有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际遇,春兰秋菊曾为它装点。但今日重阳它却孑然一身,空空如也,“几日”而无可浸,其凄清冷落之情,不言而喻,于是过渡到末句。“赚”,诓骗之意。蝴蝶在这里称“饥蝶”,可知是无菊可餐之蝶。尽管斋内花瓶本空,但它仍引诱饥不可耐之蝶“入窗来”。人之“饥”是真,蝶之饥是幻,这里真幻交融,人蝶相映,人的心绪借蝶的感受来表达,把诗人内心烦闷无聊之感写到了极点,充分体现了宋诗的特色。
这首诗把感情抒写得曲折有致,似淡而浓。语言通俗易懂,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
附录:秋斋即事
许棐
桂香吹过中秋了,菊傍重阳未肯开。
几日铜瓶无可浸,赚它饥蝶入窗来。
作者简介
许棐fi(?~1249)字忱夫,一字枕父,号梅屋。海盐人(今属浙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隐于秦溪,筑小庄于溪北,植梅于屋之四檐,号曰梅屋。四壁储书数千卷,中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
前一篇:《湖上早秋偶兴》赏析
后一篇:《北来人二首》赏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