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钓雪亭》赏析

(2022-05-26 14:57:57)
标签:

宋诗

姜夔

钓雪亭

钓雪亭
姜夔
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
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
据《吴江县志》记载,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吴江县尉彭法在县境“三高祠”旁建亭,因其地名“雪滩”,又据唐柳宗元《江雪》之诗,而取名为“钓雪亭”。时姜夔已经四十八岁。
据宋人林至的《钓雪亭记》,亭本“面水波之冲,胡光之影”,“江湖一色,群鸟不度,四无人声。”姜夔这一首绝句又为钓雪亭增添了一层凄冷的气氛。
“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这首七绝前二句是说,风雪交加的天气,独倚栏杆,环顾四周,一个钓鱼的人都没有,让人倍感惆怅。
开篇就把人们带进了风雪寒江的钓雪亭上。漫漫,无边无际。亭本名钓雪,又当此风雪交加的寒夜,独倚栏杆,四顾无人,自然使人联想到柳宗元的著名绝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如果这时有一位钓雪的蓑笠翁,也可稍慰诗人的寂寥之感,然而此时此地,却“无人”在寒江之上风雪之中“把钓竿”,这使诗人倍加惆怅。有了这“惆怅”二字,使人感到诗人已把自己溶入这钓鱼亭的风雪之中。
“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后二句是说,偶尔有官船从桥边经过,却也是寂静无声。就连平日争鸣翔集的白鹭,此时也静静地飞,平静地落下。
后两句分写官船与白鸥。诗人运用朴素的直陈语式,没有描写,没有藻饰,却使官船与白鸥形象如画,船浮鸥落,并没有静止在这画面上。这突入画面的官船与白鸥是不是为风雪寒江增添了生气而稍稍慰藉了诗人的“惆怅”呢?恰恰相反。为公事而过往的官船绝非往日喧呼欢跃的游船画舫,独落前滩的白鸥也绝非往日群鸟的争鸣翔集,这是一个虽在运动但却冷寂无声的场面。官船与白鸥的出现,为寒江的钓雪亭更增凄寒之色,为诗人倍添惆怅之情。
在这首小诗中,首句是诗人着力描写的景物,是他为全诗所铺设的背景。惆怅的诗人,过往的官船、飞落的白鸥既是这背景下活动的人与物,又对这背景起着渲染气氛的作用。

附录:钓雪亭
姜夔
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
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