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送湖南部曲》赏析

(2022-05-08 18:55:47)
标签:

宋诗

辛弃疾

送湖南部曲

送湖南部曲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辛弃疾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但他的诗篇却少为人知。这首《送湖南部曲》作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冬季,其时作者正由湖南安抚使调职江西,一位部属小官前来告别,他赠送了这首律诗。全诗字里行间跳荡着热爱部属的激奋心情,展现出作者为人光明磊落的英雄本色。诗中虽然用了一些典故,但表达得极其自然,既寄寓了自己壮志未酬遭谗受谤的一腔忠愤,又显示出热情鼓励武勇有为的后进,使之为国效忠的胸怀。
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所送的部属,是位勇猛的壮士。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这首七律首联是说,穿青衫匹马单枪万人欢送,接幕府紧急命令急速启程。
诗的开头两句,气势突兀高昂,如疾风破空而来,军府下达了紧急命令,这位壮士接下了军令,身穿青色制服,跨上骏马,在万众欢呼声中腾跃向前,表现出惊人的勇敢。这位壮士完成了怎样的军务,这里却含而未发,以便开展下文。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颔联是说,深愧我薏苡明珠遭人诬陷,辜负你赤手缚虎自立战功。
承前而来,也只从侧面回答,引人思考。据刘克庄《后村诗话》记这首诗的本事说:“辛稼轩帅湖南,有小官山前宣劳,既上功级,未报而辛去,赏格未下。其人来访,辛有诗别之云云。”联系诗句,原来这位壮士赤手缚虎(楚地方言称虎叫“於菟”),立了功劳,但作者此时却受谗去职,以致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赐。第三句用“薏苡明珠”这个典故,表明自己的去职,是因为遭受敌人的诬谤,正像东汉马援当年南征交趾回来,载回一车薏米种子,被人诬枉为带回一车明珠一样。作者在湖南安抚使任中,当时只有二年,不仅建立一支湖南飞虎军,成为铁马金甲一应俱全的劲旅;而且还动用官仓储粮,以工代赈,浚筑陂塘,使农田收到灌溉之利。明明是在推行利国便民的善政,却因此受到权贵的诬控和排挤,那么“愧”从何来?可见作者所“愧”的,是自己部属有功而未能把奖赏落实,不是在政治军事措施上出了差错。第四句正是点明了愧的原因。从诗的一“愧”一“负”当中,可以看出作者关怀部属而不计较个人荣辱的高尚风格。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颈联是说,观书眼虽老犹明知人如镜,论事理有胆有识直言秉公。
颈联是作者“素负志节”的自白。表明自己惯于观书的老眼,明如宝镜,有知人之明。自己在论事方面,有胆有识,敢于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不像他人那样畏首畏尾,顾虑重重。作者赤心为国,始终抱着恢复中原抗金必胜的信念。为了忠于国家,根本不顾个人的利害,诗中的“胆满躯”三字,正表明他之所以受谗被谤的原因。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尾联是说,你去后鹏程万里为国效力,我不妨风雨破庐贫困终生。
诗的结尾两句,着重点明送别之情。上句重点在被送者,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末句写自己送人的心情。这句用杜甫诗“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句意,“不妨”两字,展示诗人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表现一位久经沙场锻炼的大将热爱部属的可贵精神。

附录:送湖南部曲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释
部曲: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
万人呼:语出杜甫《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诗:“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
符:这里指军中移文。飞虎军当时由帅臣节制,帅幕移文军中,称“传符”。急急符:赵彦卫《云麓(lù)漫钞》卷七:“急急如律令,汉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陈师道《咸平读书堂》诗有“不奉急急符”语。
“愧我”句:《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在交趾常食薏苡,以其能胜瘴气。及还朝,带回一车薏苡。马援卒后,有人上书皇帝诬陷说马援从交趾运回的都是明珠文犀等宝物。这里反用其事。辛弃疾因创置飞虎军等事受到当时朝中大臣猜疑谮(zèn)毁,被台臣上章弹劾有“奸贪凶暴,帅湖南日,虐害田里”等罪名。
於(w)菟(tú):虎的别称。《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虎於菟”。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