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赏析
(2022-04-25 16:03:48)
标签:
宋诗杨万里望月 |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
杨万里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黏天独自行。
杨万里的朋友张鎡在诗中写道:“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诗。”这个评论道出了诚斋诗的主要特点。这首《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就体现了这种特点,很能代表诚斋诗的风格。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这首七绝一、二句是说,刚刚接近中秋,月已清圆,似是在鸦青色的幕布上挂着一团冰盘。
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诗的首句正是袭用这句俗话的语意。“才近”二字,扣题目的“八月十二”,只差三天,便是中秋,真称得上是近了。本来每月的望日,月亮都是光明的,而这句俗话中突出的是中秋,重点在分外。八月十二,虽还未到中秋,但却接近中秋;虽未达到“分外”,却也是“已清”了。首句初步道出了题意。第二句,进一步写望。仰望高空,俨如帷幕,色比鸦青,倍觉淡雅。在这淡雅的帷幕之上,悬挂着一轮明月,色泽幽雅美丽,颇能引人入胜。还不止此,在这里作者不说“月”而说“一团冰”。团,圆的意思;而冰的内涵首先是凉,其次是亮,再次是白,这较之一轮月不仅更为形象,而且创造出一个既优美而又冷清,既光明而又优雅的境界。他不仅给予读者以美的享受,而且能给人以情操上的陶冶。
“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黏天独自行。”三、四句是说,忽然间,觉得今夜的月亮,独自行进在,与天隔离的空间。
第三句在全诗中是一个转折,是第二句到第四句中的一个过渡,它通俗易懂,简直就是一句白话。这种语言新鲜活泼,是诚斋诗的特点之一。第四句则说明“忽然觉得”的内容,也就是对“今宵月”的一个遐想。月是历代诗人最喜欢歌咏的景物之一,在诗人的笔下,月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而他们由月所引起的遐想,也是各自不同的。而诚斋能独辟蹊径,别有所想,石破天惊,出人意表。他想的是这个月亮“元不黏天独自行”。“元”即“原”字,意思是原来月亮并不是粘在天上而是独自行走的。夜空片云全无,一轮明月高悬,似乎无所附丽,独自运行。设想新奇,月夜晴空的境界全出。这种奇趣,正是诚斋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它能给予读者以清新的感觉,从而使读者的思想也活跃起来。
附录: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
杨万里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黏天独自行。
前一篇:《桑茶坑道中八首》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