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桑茶坑道中八首》赏析

(2022-04-24 18:41:36)
标签:

宋诗

杨万里

桑茶坑道中

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二、其三、其五、其七)
其二
田塍莫道细于椽,便是桑园与菜园。
岭脚置锥聊结屋,尽驱柿栗上山巅。
其三
沙鸥数个点山腰,一足如钩一足翘。
乃是山农垦斜崦,倚锄无力正无聊。
其五
秧畴夹岸夹深溪,东水何缘到得西?
溪面只消横一枧,水从空里过如飞。
其七
晴朗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桑茶坑道中》是八首七绝,写桑茶坑路上所见。这里选其中四首。
第一首总写全景
“田塍莫道细于椽,便是桑园与菜园。”第一首七绝前二句是说,不要说田塍比屋上的木椽还细,那也是桑园和菜园啊。
前两句极写山农对土地的珍惜及其超高的利用率。田塍,这里指“畦埂子”。这样细的田塍,也没有让它闲着,而是充分地利用来或种桑,或种菜。
“岭脚置锥聊结屋,尽驱柿栗上山巅。”后二句是说,山岭脚下的立锥之地是用来搭建住屋的,屋子周围的果树看来只有上山啰。
后两句更精彩。“置锥”一词,作者不一定有意用典,但它不能不使人想起《汉书·食货志》中的话:“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农民在岭脚留出一点仅可“置锥”的地方,准备搭房子,其贫困也不难想见。怎么知道那置锥之地是“聊结屋”的呢?大约由于那里堆放了些“结屋”的材料,才做出了那样的判断。按农家的习惯,是要钟些果树的。如今只留置锥之地结屋,自然无地栽种果树,于是诗人又写了一个画面:农民把本来应该种在屋子周围的柿栗一古脑儿赶到上顶上去了。——这写得多么“活”。
第二首,写山农的耕作之苦。
“沙鸥数个点山腰,一足如钩一足翘。”第二首诗前二句是说,向上望有数个沙鸥点缀在山腰上面,那些沙鸥看起来一只脚如钩子一只脚翘起。
写沙鸥,形态逼真。但山腰怎么会有沙鸥呢?
“乃是山农垦斜崦,倚锄无力正无聊。”后二句是说,原来是山农在开垦山坡,他们一个个懒散地靠在锄头上聊着天。
仔细一看,原来不是“沙鸥”,而是垦荒的山农。如前一首所写,山农对土地那么珍惜,那么充分利用,但还不满足,还要开垦山坡,这究竟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土地的收入,还不足以养家糊口。那“倚锄无力”的神态和“正无聊”的心情,可以使读者想得很多,很远。
第三首,写秧田和水源。
“秧畴夹岸隔深溪,东水何缘到得西。”第三首小诗前二句是说,秧田在溪水的对岸,溪又是那么的深,东面的水是如何到西面的秧田里去的?
写景如在目前。但作者并不是悠闲地欣赏这田园风光,而是看到溪那么深,关心水如何流到西面的秧田。
“溪面只消横一枧,水从空里过如飞。”后二句是说,抬头看到溪水的上游有一过水槽,水从半空的槽里像飞一样流向西边。
再一看,放心了,高兴了,于是又摄了一个镜头。这个镜头不仅摄得巧妙,还在明快的色调中蕴含了对山农的劳动和智慧的赞美之情。
第四首,写儿童牧牛情景。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雨后的晴天,风和日丽,地面上的雨水已经蒸发得无影无踪,小溪里的流水却涨满河槽,岸边野草繁茂,野花肆意开放。
山农尽管贫苦,但自然风光还是美好的。这花堤上,不是正好牧牛吗?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后二句是说,堤岸旁的柳荫里,一位小牧童躺在草地上,睡梦正酣。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直吃到柳荫西面。
诗人在这里又摄下了两个镜头。这两句,把牧童和牛的神态都写活了,多么富有生活气息。

附录:桑茶坑道中八首
其二
田塍莫道细于椽,便是桑园与菜园。岭脚置锥聊结屋,尽驱柿栗上山巅。
其三
沙鸥数个点山腰,一足如钩一足翘。乃是山农垦斜崦,倚锄无力正无聊。
其五
秧畴夹岸隔溪深,东水何缘到得西?溪面只消横一枧,水从空里过如飞。
其七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注释:
枧(Jian):过水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