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赏析
(2022-04-25 18:38:36)
标签:
宋诗杨万里齐山寺 |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这首诗编在《江东集》,是作者在建康任江东转运副使期间出行今皖南一带时所作。池州,今安徽贵池县,唐代诗人杜牧曾于其地任刺史,作《九日齐山登高》诗,诗题中的“齐山寺”,当即后世为纪念杜牧而建。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这首七律首联是说,我来到秋浦(池州)正是秋季,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
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首句叠用“秋”字,格调清爽流利,表现出轻松喜悦的心情;次句说自己早就向往秋浦,梦魂中曾到过此地;这次来到池州,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此地的亲切感情。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颔联是说,自然风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古今的诗人总是借山水来抒发他们的忧愁。
风月,指自然风景,与下句“江山”对文义近。颔联就池州美好的江山风月抒发感慨。出句言下之意是,诗人为这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经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材的渊薮,以致供不应求。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便倍觉新颖而隽永。对句说“长管”,正见盛衰代写的古今相续。这一联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有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颈联是说,谪仙李白曾经在颠吟寺狂饮,小杜杜牧曾在冶思楼怡情自乐。
颈联承上“诗酒”,分咏李白、杜牧在池州活动的两处遗迹。被称为谪仙人的李白以豪饮著称,他曾到过池州,作有《秋浦歌十七首》诸作;杜牧做过池州刺史,多有抒情之作。这一联概括池州胜迹,造语工巧而自然。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尾联是说,问附近的州民是否知道李白和杜甫,他们全然不认识,齐山依旧笼罩在寒流之中。
春秋时,齐景公曾登牛山,北望临淄,想到人生难免一死,不由泣下沾襟。杜牧生性旷达,反其意而作《九日齐山登高》,说:“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而今,登齐山的古人固然长已矣,即便是身后之名,也已寂然。这一联暗用杜牧诗意,翻进一层,一结苍茫悠远。
附录: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注释
秋浦:秋浦,地名,唐天宝年间改州为郡,池州改名为秋浦郡。另有县名,河名。今安徽省池州市。
小杜:杜牧。
秋浦:秋浦,地名,唐天宝年间改州为郡,池州改名为秋浦郡。另有县名,河名。今安徽省池州市。
小杜:杜牧。
前一篇:《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