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赏析

(2022-04-22 18:49:54)
标签:

宋诗

杨万里

西湖风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风光的七言绝句。
六月的杭州已经暑热难耐。但在清早还算凉快,尤其是位于西湖西南边的净慈寺一带,由于地处山水之间,更为凉爽。一天早晨,诗人呼吸着凉爽的新鲜空气,步出净慈寺,送友人林之方(官居直阁秘书)他去,路过西湖边。大概是因为很久没有到西湖边了,突然间,满湖的莲叶荷花闯入了他的眼帘,大自然的美色一下子把他征服了。他不禁脱口而出,吟唱出了这首小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首七绝前二句是说,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开头两句是一个以毕竟领起的十四字句。在前七字中,“西湖”、“六月中”分别交代地点和时间;后七字指明此时此地的风光自有特色。诗人将“毕竟”提前,一是为了协调平仄;但主要还是为了借助“毕竟”二字强调“风光不与四时同”的特定地点(“西湖”)与时间(“六月中”),同时由于修饰词(“毕竟”)远离开被修饰的词(“不同”),又便于造成一气贯穿的语势,恰恰符合触目兴叹、即兴吟成的口语化的特点。“四时”,在这里只是泛指其他季节。以上两句仿佛是诗人的一阵喝彩声,虽然并不具体,却饱含着感情。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后二句是说,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像与天相接,阳光下的荷花分外鲜艳娇红。
喝彩声过后,诗人具体地再现了使他动情至深的西湖六月的特异风光,这就是后两句所描写的。对于后两句诗的理解,不可忽略的是彼此的互文关系,也就是说,在文义上是交错互见的:莲叶接天,荷花当然也是接天的,荷花映日,莲叶当然也是映日的。同样的道理,莲叶既无穷别样,荷花也别样又无穷。互文,这是古汉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式。古典诗歌由于精炼的要求与格律的限制,运用互文更为常见。
这首诗从艺术上来看,除了白描以外,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结合,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诗人却写得极为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阴柔、壮美与柔媚,就在诗歌形象中得到了统一。

附录: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晓: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 到底。
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名家点评

恒仁:“‘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杨诚斋《晚(按:应为‘晓’)出净慈送林子方》诗。亦犹东坡《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之意。坊刻《千家诗》误以为东坡作。二如亭《群芳谱》亦沿其谬。《广群芳谱》亦未改正。又按《月令辑要》亦载此首,题曰:‘苏轼湖上诗。’”(《月山诗话》)

倪其心许逸民:“写西湖盛夏景色,一意只写莲荷。……浓笔重抹,碧荷满纸,红蕖生辉……觉尺幅之间,气象万千,有吞吐万里之势。”(《宋人绝句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