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赏析

(2022-04-21 08:20:02)
标签:

宋诗

杨万里

怀故园海棠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杨万里
其一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清如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其二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这两首诗,作于孝宗淳熙八年(1181),编入《南海集》中。时诚斋离家宦游,正在广州任内。二诗既不是单纯咏物,也不是直抒其怀,而是以景寓情,故笔笔写眼前春情之色,句句着故园海棠之思,处处见作者怀乡之念。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第一首七律首联是说,今天天气晴朗,春风和暖,正是家乡海棠开花的时候;我在梦中回到江西吉州吉水老家,看到海棠朵朵开放,这繁花就像美丽的锦绣堆起来似的。
第一首起句即点题。诚斋是江西吉水人,“江西”二字,承上“故园”。古人以为积思成梦,“梦”字既点题中“怀”字,也可见其怀念之深。“锦绣堆”三字,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积绣。
颔联颈联写梦醒之后,眼前所见的景物。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颔联是说,此时虽大地回春,万物欣欣向荣,但人却老了;每年过了社日,燕子才飞回来。
颔联点题中“春”字,万物皆春是明点,“一年过社”是暗点。燕子为候鸟,春来秋去,这里社指春社。“人独老”是古人作客他乡常有的感叹,是明慨;“燕方回”见燕子处处筑巢,念此身飘飘难托,是暗慨。这两句,也都寓“怀”字在内。
“似青如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颈联是说,春天像青又像白、不浓又不淡的天色,正是初晴的景象;就在这春空里,柳絮将飞又落下。
颈联补出“晴”字。出句写空中浮云,时多时少,故天色似青如白,或浓或淡,正是初晴的景象;对句即以直白之语,以美人困倦时欲开还闭的娇眼,欲开还闭的娇眼,形容柳絮将飞又堕的神态。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尾联是说,无奈这美好的春日风光吃不得,那么就让诗歌把它招引到翡翠琼瑶坐的酒杯中来吧。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有海棠一株,特别繁茂,苏轼谪居于此,每岁花开,必携客置酒,醉于树下。尾联暗用其意。作者的爱惜之情,就在这奇特的设想中,生动、真切地表现出来。
第一首,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观察四周景色。在这一首中,作者已由静观转入游赏。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第二首首联是说,这里竹边有台榭,水边有亭子,风景秀美,环境清幽,不需要随从,独自一人在这里漫步就很好。
第二首首联拈出一个“行”字,为全诗之眼。“行”上加一“独”字,就突出了作者此时孤寂、无聊之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怀念故园之意,隐然可见。
中间两联,都是写眼前景致。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颔联是说,春天初暖,柳叶吐芽,迎风起舞,妩媚多娇;盛开的花朵在阳光照耀下倩影婆娑,朦胧惝恍。
乍,初、才。乍暖,暗点题中“春”字。古人都称柳为“弱柳”,或曰“柳腰”,以状其娇弱婀娜之态。诚斋在这里以“无气力”喻之,意同而语尤新,可谓俗字妙用。下句,诗人的视线由柳移入到远处的花丛之中。淡晴、微晴,明点题中“晴”字,因是远眺,故但见模模糊糊的花影而已。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颈联是说,经过一番风雨冲刷的园林,道路更洁净,显得更幽深;那刚飞出我的小鸟更显得欢快,鸟啼声此起彼伏,悦耳娱心。
颈联“一番过雨”,也暗点“晴”字。雨过天晴,正是海棠吐艳争鲜之时,而眼前所见,只是时节初暖,柳条较弱,天色微晴,花影模糊的景色,此时此景,格外撩拨着诗人对故园海棠的怀念。正是这种心情,把诗人带到了幽寂的小径。但那春光中欢乐的鸟语,还是不断闯入耳中,而鸟的喜悦,更衬出了人的烦闷。
中间四句,都写景致,但各不相同。颔联上句写柳,所重在姿态;对句写花,所重在形色;颈联上句写幽寂的境地,是写静;下句写鸟雀的喜悦,是写动。从中可以看出诚斋摹物写生的本领。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尾联是说,这里的风景固然优美,可惜少了丰满美丽的海棠花;那故乡的海棠花已经辜负了两个寒食没见到了。
眼前景色,固然美丽,但对诗人来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欠缺之憾呢?因为作者离开家乡,已经两年不见海棠,对景生情,顿生感慨。负,辜负。先生,诚斋自指。诗中所写春日景象,非不美好,而作者却有枉抛光阴之叹,可见眼前景色,徒增烦恼,而诗人重笔叠写,描摹渲染,也只是为了更好地衬托这时候愁对春晴的孤寂心情,以及对故园海棠的无限怀念。

附录:春晴怀故园海棠
杨万里
其一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如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其二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注释

社:社日。古时祭灶神(土地神)之日,有春、秋二社,春社是向社神祈请丰年之祭,秋社是收获后报谢社神之祭。

无那:无奈。

翠纱红映肉:语出苏轼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形容海棠的淡红浅晕。

末两句作者原注:“予去年正月离家之官,盖两年不见海棠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