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三)》赏析
(2022-04-03 15:03:26)
标签:
宋诗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 |
晚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三)
范成大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暮春三月,清明谷雨前后,江南一带逐渐暖和。这时正是春种春播和采摘春茶的大好时节,也是农民一年伊始的大忙时节。这首诗,就是从这种辛劳的沸腾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个画面。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这首七绝前二句是说,蝴蝶双双对对穿入菜花中飞舞,日长人静没有客人来到田家。
诗从写景入手,点明时令。在万紫千红,莺啼燕啭的明媚春光中,作者捕捉了蝶穿菜花的镜头入画,这就突出了农家所见的晚春特色,同时又从这一点上使人感到整个春天的勃勃生机,第二句紧承上句,说日长人静,无客到家。原因何在呢?在于男耕女织,大家都去忙碌了。在这里,只是写结果,其原因自见,表现手法颇为高明。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后二句是说,鸡飞过了篱笆,狗在洞边叫,那是有行商来收购茶叶。
后两句转写家中情况。第三句写农舍环境,似从陶渊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诗句点化而来,但不是像陶诗那样用来衬托“性本爱丘山”的隐居情趣,而是表现了浓厚的农家生活气息。鸡飞狗叫,是因为陌生的行商惊动了它们,而行商下乡来走门串户,则是为了收购茶叶。在宋代,官府控制茶业买卖,行商只有获得官方发给的“长引”、“短引”,才能下乡收购,农民也要依赖他们来出卖新获的春茶。第三句和第四句是互为因果的。诗人妙在先说结果,后点明原因,以“知有”两字衔接,过渡自然。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互相映衬,互为因果:正因为平日无客到门,所以行商到来才容易惊动鸡犬;也因为这时候只有行商往来乡下,出入农家,就更加反衬出了那种生活节奏十分紧张和四野无闲人的农忙状况。
附录:晚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三)
范成大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