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南乡子·集句》赏析

标签:
宋词苏轼集句伤春痛苦 |
《南乡子》苏轼
集句
怅惘送春怀。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
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选取前人成句合为一篇叫集句,诗中所集皆唐人诗句。当作于贬谪黄州时期。
“怅惘送春怀。渐老逢春能几回。”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惆怅的望着手中这杯送春酒,身体逐渐变老又有几回能再逢见春。
起笔取杜牧《惜春》诗句,点对酒伤春现境。怅望着这杯送春之酒,撩起了比这杯酒更浓的伤春之情。次句直抒伤春所以伤老。“渐老逢春能几回。”取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句。杜甫此诗是漂泊成都时所作。渐老,语意含悲,逢春,则一喜。能几回?又一悲。非但一悲,且将逢春之喜一并化而为悲。一句之中一波三折,笔致淡宕而苍老。前人谓杜诗笔老,说的极是。东坡拿来此句,妙在正好写照了自己在“乌台诗案”后贬谪黄州的相似心情。
“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上片后三句是说,楚城繁花似锦心里却伤愁远方离别,非常感伤,更何况酒宴上清丝急管奏出别离的声音。
“花满楚城愁远别。”此句取自许浑《竹林寺别友人诗》,时当春天,故曰花满,谪居黄州,正是楚城。远离故国,岂不深愁!花满楚城,触目伤心,真是春红万点愁如海!取此句实在切己之至。楚城一语,已贯入词人受迫害遭贬谪的政治背景这一深层意蕴,并隐然翻出之,词句便不等同于伤春伤别之原作。这极能体现集句古为今用之妙“伤怀”,短韵二字,分量极重,囊括尽临老逢春远别之种种痛苦。“何妨清丝急管催”,此句取自刘禹锡《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诗。伤心人别有怀抱,更何妨酒宴上清丝急管之音乐,只能加重难以为怀之悲哀啊。
“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下片前两句是说,在望乡台断断续续的吟咏,纵使与故土远隔万里,却仍然归心似箭。
过片着力写思乡之情。“吟断望乡台。”取自李商隐《晋昌晚归马上赠》诗。东坡宦游本不忘蜀,退隐还乡,几乎是东坡平生始终缠绕心头的一个情结。人穷则思返本,何况南迁愈远故国。当饮酒登高之际,又怎能不倍加望乡情切!下边纵笔写出:“万里归心独上来。”此句取自许浑《冬日登越王台怀归》诗。词人归心万里,同筵的诸君,又何人会此登临之意?“独”之一字,突出了词人的一份孤独感。万里归心,本由宦游而生,更因迁谪愈切。无可摆脱的迁谪意识,在下句进一步流露出来。
“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末三句是说,登临览景,辗转徘徊,反思内心。相思之苦,心如寒灰。
“景物登临闲始见”,取自杜牧《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因题长句四韵》,东坡取其诗意,是整个的融摄,又暗注己意。春日之景物,只因此身已闲,始得从容登临见真切如此。此句虽是说登临览景,其实已转而省察自身。闲之一字,包含了自己遭贬谪无可作为的莫大痛苦。然而,此时词人又能如何?“徘徊。”此二字,也是下片唯一的自铸之语,但它所关消息甚大,暗示着词人此时心态由外向转而内向之一过渡。辗转徘徊,反思内心正是“一寸相思一寸灰”。结笔取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诗句,沉痛至极,包孕之广。东坡在黄州,自有众所熟知的旷达的一面,可也有心若死灰的另一面。这首词深刻反映了东坡当时心态的一个侧面、
这首词集唐人诗句不仅符合词人当下的境遇、身世、心态,而且信手拈来,仿若己出,经过他贯注心血的创造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附录《南乡子》苏轼
集句
怅望送春杯。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
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译文
惆怅地望着手中这杯送春酒,身体逐渐变老又有几回能再逢见春。楚城繁花什锦心里却伤愁远方离别,非常感伤。更何况酒宴上清丝急管奏出的别离之音。
在望乡台断断续续的吟诵,纵使与故土远隔万里,却仍然归心似箭。此时归心万里,同筵的诸君,又何人会此登临之意,辗转徘徊,反思内心。相思之苦,心如寒灰。
注释
怅望送春怀:渲染对酒伤春的情话。
一寸相思一寸灰:结尾之笔取自李商隐的《无题》二首之二。
后一篇:苏轼《南乡子·送述古》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