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赏析
(2019-02-02 16:30:21)
标签:
宋词苏轼徐君猷重阳怀抱 |
《南乡子》苏轼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得罪谪贬黄州,是知州为徐君猷,通判为孟亨之。苏轼与君猷弟徐得之书云:“始谪黄州,举目无亲。君猷一见,相待如骨肉,此意岂可忘哉!”又《跋君子泉铭》说:“予谪居黄州,通判承议郎孟震,字亨之,颇与予相善。”可见苏轼虽为“罪官”,颇得长官厚待,迁谪之意稍减。这是理解此词的思想感情时所当注意的。词是元丰五年重阳日在郡中涵辉楼宴席上写的。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深秋霜降时节,水位下降,远处江心的沙洲都露了出来。
从写景起。江上水浅,是深秋霜降季节的景象,以“水痕收”表之。“浅碧”承上句江水,“鳞鳞”是水泛微波,似鱼鳞状;“露远洲”,水面下降,露出江心沙洲,“远”字体现是登楼遥望所见。两句是此时此地即目之景,暗中点题,境界清远。东坡虽处逆境,写秋色却无悲秋意绪,他真的还不是这样的人。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上片后两句是说,酒力减退了,才觉察到微风吹过,让人觉得凉飕飕的。破帽却多情留恋,不肯被风吹落。
这三句写酒后的感受,不只是生理的,还有心理的,写法上又有几重转折。东坡好饮而量窄。这次宴饮,自然有不胜酒力的一幕。这三句以风力为轴心,环绕它来发挥。晋时孟嘉落帽于龙山,是唐宋诗词常用的典故。楼中不比山上,又“风力软”,故帽不落,只是写实。寻常小事,原本不值一提,而郑重提出,至于翻用典故以表述之,只是为了说出“破帽恋头四个字罢了”。破帽恋头,寓意此身还不至被故人所弃,又加上“多情”二字礼赞“破帽”,更是感人至深。至于“风”象征什么,可以体会得到。这种深曲的寓意,也只是即兴借题发挥一下,点到即止,不宜太着痕迹。这是词体的要求,也是东坡此时的处境虽规定,他只能这样写。
下片就涵辉楼上宴席,抒发感慨。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下片前两句是说,重阳节如何度过,只借酒消忧,打发时光而已。
“断送”,此即打发走之意。政治上所受的重大打击,使他对待世事的态度有所变化,又忧惧转为达观,这是他在黄州时期所领悟到的安心之法。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末三句是说,世间万事都是转眼成空的梦境,因而不要再提往事。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均为大减,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感叹发愁了。
词至此处,开口见喉咙。既然是“人间如梦”,“但把清樽断送秋”亦无不可。“休休”就是口语中的“罢了呀罢了”。“明日黄花蝶也愁”一句,参合他在知徐州时所作《九日次韵王巩》诗结尾“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来理解,可知正是“且尽今日之欢”的意思。
全词以景起,以情结,句句不离题目(重九搂头宴饮),处处关系怀抱(失意而达观)。东坡是词坛大家,“以诗为词”是他词作的重要特色。以诗的题材内容入词,以诗的意境和语言入词,但仍然是词的味道,就是多了一层婉转的风致。
附录《南乡子》苏轼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译文
深秋霜降时节,水位下降,远处江心的沙洲都露出来了。酒力减退了,才觉察到微风吹过,让人觉得凉飕飕的。破帽却多情留恋,不肯被风吹落。
重阳节如何度过,只借酒消忧,打发时光而已,世间万事都是转眼成空的梦境,因而不要再提往事。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均会大减,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感叹发愁了。
注释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又名《好离乡》、《蕉叶怨》等。
重九: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涵辉楼:在黄冈县西南。徐君猷:名大受,当时黄州知州。
水痕收:指水位降低。
浅碧:水浅而绿。
鳞鳞:形容水波如鱼鳞一般。
若为酬:怎样应付过去。
尊:同“樽”,酒杯。
休休:不要,此处意思是不要再提往事。
前一篇:《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赏析
后一篇:苏轼《南乡子·集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