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竹声》赏析

(2019-01-30 09:32:27)
标签:

宋词

苏轼

遇雨

放晴

归隐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属于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作者自有这种情怀,遇事便触发了。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的行走。
首句只“莫听”二字便见性情。雨点穿林打叶,发出声响,是客观存在,说“莫听”,就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逗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主脑,以下词情都是从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上片后三句是说,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竹杖芒鞋是步行所用,属于闲人的,而马,则是官员和忙人的坐骑。两者都是从“行”字引出,因而具有可比性,前者胜过后者在何处?其中道理就在一个“轻”字。竹杖芒鞋诚然是轻的,轻巧、轻便,然而在雨中行路,拖泥带水的,比起骑马的便捷显然差远了,那么这里的“轻”字,必然另有含义,分明是“无官一身轻”的意思。而“一蓑烟雨任平生”就是这条思路的发展。很显然,这里的“一蓑烟雨”,不是写眼前景,而是说心中事。试想此时,“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哪有蓑衣可披?“烟雨”也不是写的沙湖道中的雨,乃是江湖上烟波浩渺、风片雨丝的景象。苏轼真实的想法是想退隐于江湖。因此“一蓑烟雨任平生”之为归隐的含义,也是可以了然的。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下片前三句是说,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
下片前三句,是写实,不须作过深的诠解;不过说“斜阳相迎”,透露出喜悦的心情。词序说:“已而遂晴,故作此。”七个字闲闲写下,却是点睛之笔、没有这个“已而遂晴”,这首词他是不一定要写的。写晴,仍牵带着原先的风雨。他对于这一路上的雨而复晴,引出怎样的感触来呢?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末三句是说,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萧瑟”,风雨声。天放晴了,回顾来程中所经过的风雨,自有一番感触。自然界阴晴圆缺的循环,早已惯见,毋庸怀疑,宦途中风雨的袭来却很难料定何时会有转圜,必定有雨过天晴的遭际吗?难说。既然如此,则如黄庭坚所说的,“病人多梦医,囚人多梦赦”(《谪居黔南十首》),遭受风吹雨打的人那是要望晴的吧,苏轼于此想的很深,他说无风雨最好,无风雨,则盼望晴天,喜爱晴天的心事也不需要有了,这便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真谛。如何进入政治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是“归去”!这个词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取来,也就是说归隐,远离政治权力中心。“归去”二字照应上文“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江湖上,即使烟雨迷蒙,也比宦途上的政治风雨好多了。

附录《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仗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注释
定风波:词牌名。
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已而:过了一会儿。
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吟啸:放声吟咏。
芒鞋:草鞋。
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料峭:微寒的样子。
斜照:偏西的阳光。
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https://pic.qbaobei.com/Uploads/Editor/2018-02-24/5a9109e1789d4.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