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

(2016-12-11 09:07:15)
标签:

东晋

陶渊明

情感

田园诗

杂谈

《饮酒二十首》是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旧说多认为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二(416)、三年间,王瑶定为义熙十三年(见所编著《陶渊明集》),可从。这一组诗当时同一年秋夜陆续所作。各首在写作的当时,虽然只是根据彼时的感触,直抒胸臆,并无预先的规划。但在最后编排时,却照顾到了前后的联系,全组的结构,相当谨严。组诗虽然只有九篇直接写到酒,但所有各篇都是酒醉后的感想,故总题为《饮酒》。饮酒是为排遣心中苦闷,酒后作诗是在抒写感慨。梁昭明太子萧纲说:“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陶渊明集序》)

在个性觉醒的时代背景下,陶渊明的诗开始表现一种新的人生观和自然观,这就是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相反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在他的《饮酒·其五》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而优美。凭着它浅显的语言、精微的结构、高远的意境,这首诗几乎成了中国诗歌史上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结庐:建造住宅。人境:人世间。这两句是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君:作者自称。这两句是说,你问我如何能做到这样,是因为心远离尘俗,那么自然感到所居之地偏僻宁静。

生活在人间,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车马喧”意味着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因为陶渊明喜欢诉穷而人们常常忘记贵胄之家的“穷”与平民的“穷”全不是一回事,这两句诗的意味就被忽视了。事实上,陶家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是浔阳最有势力的一族。所以,尽管陶渊明这一支已经衰落,冷寂到门无车马终究是不寻常的。所以紧接着有一问:你如何能做到这样?而后有答,自然的归结到前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远”是玄学中常用的概念,指超脱于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这里是指对那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隔离与冷漠的态度,自然也就疏远了那些权势阶层,所居之处也就因此变得僻静了。

这四句平易得如同口语,其实结构非常严密。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高明在这种结构并无生硬的人为痕迹,读者的思路被不知不觉的引到第四句上去了。难怪连造语峻峭的王安石也大发感慨:自有诗人以来,无此四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篱:篱笆。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或指庐山。这两句是说,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诗人(题名叫《饮酒》,自然是一位微醺的、飘飘然忘乎形骸的诗人)在自己的庭院中随意的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接。“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的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齐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日夕:傍晚。相与还:结伴而归。这两句是说,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山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的怀抱。

这一切当然是美的,但这也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在陶渊明看来,自然运动因为其无意志,无功利,所以平静、充实、完美。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应该具有自然的本性,在整个自然运动中完成其个体的生命,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指隐逸生活。真意:是说人生的真正意义。辨:辨清。忘言:指难以用言语来表达。这两句是说,这其中有人生的真谛,我该怎样能准确的表达它呢?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实际的意思,是说这一种真谛,乃是生命活泼泼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体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后世禅家的味道,在这里已经初露端倪了。

在诗的结构上,这两句非常重要。它提示了全诗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去体悟、去咀嚼。

这首诗,尤其是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得到很高的称誉。然而简单的以这种美学境界来概括陶渊明的全部创作,又是偏颇的。因为事实上,陶渊明的诗文中,表现焦虑乃至愤激的情绪,还是很多,其浓烈几乎超过了同时代的诗人。但也正因为焦虑,他才寻求静穆,寻求一个纯然平和、忘却人生所有困扰的状态。这就是真实的陶渊明。

附录:《饮酒二十首·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 [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在这里意为“居住”

2. [人境]人世间。

3.「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君:陶渊明自谓。

4. [何能尔]为什么能够这样。尔,如此、这样。

5.「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6.「此中」二句:意思是:这里面蕴藏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此中,此时此地的情境,指山中景象,也指隐逸生活。

7.[见]通常读作xiàn,但有时也被人读作jiàn。(学术界仍无确切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xiàn更好,仿佛南山出现在眼前。如:风吹草低见牛羊。)

8.[悠然]自得的样子。

9.[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柴桑(今江西九江)以南的庐山。

10.[日夕]傍晚。

11.[相与还]相伴而归。

12.[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

13.[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14.[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心高志远,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15.[佳]美好。

16.[山气]指山中景象、气息。

17.[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18.[言]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翻译】: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翻译二】: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