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者的心灵之歌——阮籍《咏怀·其十七》
(2016-10-25 12:18:52)
标签:
建安文学阮籍咏怀孤独杂谈 |
阮籍的《咏怀·其十七》是一首孤独者的心灵之歌。孤独是一种人生体验,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观点与众人不同时,就会产生孤独;当众人皆醉我独醒时,就会有“不知者谓我何求”的孤独。读过许多写孤独的文章,知道孤独是文人的通病,有些根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也要无病呻吟几句。但是阮籍的这首《咏怀诗》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是一位真正的孤独者,他的孤独来自于当时黑暗的政治高压环境,那无处言说的孤独,是常人所不能体会的。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这两句是说,独自坐在空空的家里,有谁能给我带来欢乐?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这两句是说,走出门外到路边望着这漫长的道路,路上始终看不见行走的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这两句是说,登上高高的山顶,放眼眺望九州大地,漫无边际分野广阔。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这两句是说,孤零零的独鸟向西北方向飞去,离群的一只野兽郁闷地向东南奔走。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这两句是说,日日夜夜思念着亲戚朋友,心里盘算着他们与我面对面说笑的场景。
《独坐空堂上》这首诗给人最强烈的印象是:这世界空旷得只有孤独者一个人:独坐无人,出门望出去大道上无人,登高眺望九州大地,还是无人。诗人寻寻觅觅,从家里走到大路上,从大路上爬上高山顶,他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视野越来越开阔,他的孤独始终不变,他孤独的影子越来越渺小,在茫茫的天地间始终只有他孤独的一个人,这是一种多么无与伦比的孤独啊!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他孤独心境的真实的反映,在他眼里不但看不到人,而且看到的鸟兽也是单飞的孤鸟、独行的野兽。事实上不是世上无人,而是诗人目中无人;不是世上无物,而是诗人不在乎身外之物。诗人所写的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化,是铺天盖地而来的深沉的孤独感所派生出来的一种感觉。
“谁可与欢者?”谁是可以跟我谈笑而使我欢乐的人呢?没有!在魏晋易代之际,阮籍既痛惜曹氏子孙的无能与荒淫,又痛恨司马氏武力篡权的卑鄙与杀人立威的残酷,更鄙视一些卖身投靠的礼法之士。一代宗师独坐在空堂之上,乃是因为没有志趣相投的人,而来者往往是像钟会这样一些不怀好意的试探者,他之所以愿意喝的酩酊大醉,也不愿意与人交往,完全是为了避祸全身。所以诗的开头两句就呈现了一个傲岸的孤独者的形象。接下去诗人描绘了一个荒凉寂寞的空间,影射当时的政治环境。他之所以感到路上没有载人的车马,九州只有旷野,同样是基于他在世上找不到一个可以志同道合的信赖者,因而他觉得世上就跟没有人一样,唯一可以跟他相比的,就是他意境中的幻影,就是形单影只的“孤鸟”和“离兽”。
当然,高傲的孤独着也是人,他同样需要人们的理解和同情,需要一种精神抚慰,所以他在孤独中企望那些志同道合的知音,以此来淡化孤独的痛苦,他甚至盘算着和他们说些什么,但是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只能孤独地自言自语。
在这首诗里,读者看到了一个高傲而痛苦的不屈的灵魂,孤独之情溢于纸上。
附录:《咏怀·其十七》魏晋:阮籍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