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之美——阮籍《咏怀·其十九》赏析
(2016-10-24 18:31:53)
标签:
建安文学阮籍咏怀美人杂谈 |
阮籍的《咏怀·其十九》是借着男女相悦而无法交接来寄托一种惆怅、失意的情绪,表现了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佳人:美女,此为作者的理想寄托。皎:洁白明亮。这两句是说,西方有一位绝代佳人,她像太阳一样光明灿烂。
“被服纤罗衣,左右珮双璜。”被服:穿着。纤:细软,小巧。罗衣:绸衣。珮:即“佩”,佩戴。璜:玉器,形似璧的一半。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礼器,也作装饰用。这两句是说,她穿着精致的丝绸做的衣服,身上佩戴着贵重的玉器。
“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修容:修饰容貌,端正仪表。振微芳:发出淡淡的芳香。这两句是说,她容光焕发,姿态优美,随风散发出芳香。
“登高眺所思,举袂当朝阳。”袂:衣袖。党朝阳:指佳人朝着所思念的人所在的方向。这两句是说,她登高眺望自己思念的人,举起袖子遮住朝阳。
“寄颜云霄间,挥袖凌虚翔。”寄颜:托迹的意思。凌虚:上升高空。这两句是说,然后又托身于云霄之间,挥舞袖子,凌空飞翔。
“飘飖恍惚中,流盼顾我傍。”飘飖:同“飘摇”,飘荡,飞扬。流盼:流转目光观看。这两句是说,她在天空飞翔,飘摇恍惚,在我身旁流连徘徊,不时地回头看我。
“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悦怿:高兴,愉快。晤言:觉醒以后。晤:通“寤”。言,语助词。用:以。这两句是说,虽然佳人对我多情,然而只能遥遥相对,未能和她接触,因而感到无限感伤。
这首《咏怀诗》在写法上颇为别具一格,诗人阮籍运用了那灵动的秀逸之笔,描绘了在梦幻般恍惚的云腾雾蒸之中一位飘飘云端的美人形象。全诗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写美人的光彩、服饰、姿容、幽香等静态,又以登高、举袂、挥袖、流盼等一系列动态描写,展现出美人凌空飘舞的轻盈和远眺近盼的相思多情。诗人借助于幻觉,写得缥缈恍惚,如幻似真,充满着朦胧之美。这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腕力。
阮籍的《咏怀》大抵是以比兴手法来表现他的难言隐衷,这里的美人形象也不是无所寄托的。哪么她究竟象征什么呢?元人刘履:“此嗣宗见贤之君而不可得,中心切立,若有其人于云霄间,恍惚顾眄,而未获际遇,故特为之感伤焉。”(《选诗补注》)“贤圣之君”是封建士人理想政治的人格化,而中国古诗又素有美人芳草来比类贤君的传统,因此刘履的说法也不无道理。而《诗经》中也有“西方美人”比喻贤者。阮籍用此典自比贤人失位,以抒发自己济世不得,才能无法施展的郁闷,这也是很有道理的。贤君也罢,贤者也罢,因为阮籍的诗“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诗品》)千载之下,我们也难以情测了。如果我们将这个诗人神奇想象中的绝代佳人,理解为诗人心目中的美好理想,这大致上总不会错的吧!而诗中这个美丽的女性形象被描写得如此熠熠生辉,令人仰慕不已。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处在漆黑长夜中的诗人,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之情,是何等的炽烈!
附录:《咏怀·其十九》魏晋:阮籍
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
被服纤罗衣,左右珮双璜。
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
登高眺所思,举袂当朝阳。
寄颜云霄间,挥袖凌虚翔。
飘飖恍惚中,流盼顾我傍。
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