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晦曲折——阮籍《咏怀·其三》赏析
(2016-10-23 18:06:23)
标签:
建安文学阮籍咏怀杂谈 |
阮籍的《咏物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李善曰:“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旨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如他的《咏怀·其三》就具有隐约曲折的艺术风格。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蹊:小路。这两句是说,像东园里桃李这样的嘉树,自然会吸引许多人来,在桃李树下走出一条条的小路来。
《史记·李将军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此两句由谚语变化而得。这里是比喻世事盛时的情况。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藿:豆叶。零落:指桃李凋落。这两句是说,但当秋风吹得豆叶在空中飘荡时,桃李就开始凋零了。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这两句是说,繁华景象终不免衰败,高大的房屋将随着主人的破落而杂树丛生。荆、杞:此泛指杂树。荆:灌木名,种类很多,多丛生。杞:枸杞,落叶灌木,荆多刺,夏开淡紫色花,结实鲜红,可入药。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舍之:此指离开乱世。西山:即首阳山。《史记·伯夷列传》说,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趾:此指山脚。这两句是说,我不如赶快离开这个名利场,骑马到西山脚下去隐居。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何况:此处有何必的意思。恋:眷恋。这两句是说,这样做虽然抛妻别子,但在这个世界上我连自身都保不住,又何必对老婆孩子恋恋不舍。
从世态的炎凉,诗人领悟出了一个道理:有盛必有衰,有繁华必有憔悴。既然如此,眼前的功名富贵就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没有当前的显赫,也就不会有未来的没落的痛苦吧。所以诗人萌生隐居之意。
“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凝霜:冰霜。被:被盖。岁暮:是说一年将尽。已:完毕。这两句是说,野草虽然仍很茂密,但到了年底,严霜覆盖在野草上,野草也就完结了。
在此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就又轻易地否定了他自己找出来的解脱之路。
所以,从此诗中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生实在太悲哀了。目下的繁华固然预示着他日的灭亡,但舍弃了繁华又不能逃脱灭亡的命运。那么问题是:解脱之路到底何在?人生有什么意义呢?就这样,诗人从桃李初盛终衰这一日常现象开始,一步一步地揭示出人生的脆弱和空虚;诗人考虑到各种可能的退路,然后把它堵死,于是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绝望的恐怖。诗中把司马氏比作秋风、严霜,把曹魏比作憔悴的桃李,表现了当时恐怖的政治局面。在这种恐怖的高压政策下,不少有正义感的士大夫遭到残酷的迫害,阮籍自己的处境也并不好,所以他的诗歌不能不含有对当下政治现实的反叛,他的对隐士的质疑,更体现出他对人生价值的新的求索,这后一个内容是值得研究者们注意的。
附录:《咏怀·其三》魏晋:阮籍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
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