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庭中有奇树》赏析

(2016-09-05 20:53:23)
标签:

古诗十九首

思妇

情感

杂谈

《庭中有奇树》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奇树:奇异美丽的树。华:同“花”。滋:繁茂之意。这两句是说,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荣:同“花”。遗:赠送。这两句是说,我折下了一枝最盛最美的花枝,想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这是第一个层次,这四句诗写得非常朴素,其中展现的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场面。但是把这种场面和思妇怀念远方的亲人这一特定的主题相结合,却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起读者许多联想:这位妇女在孤独中思念丈夫,已经有很多日子了吧。也许,在整个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来临,因为那充满无限生机的春光,总会给人带来欢乐和希望。那时候,日夜思念的人儿或许会回来,春日融融,他们将重新团聚在花树之下,互诉衷肠。可是现在眼前嘉树已经枝叶茂盛,繁花满枝,而她仍然孤零零的一个人独占站在嘉树下,怎能不教人无限惆怅呢!是啊,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了,而这株树就在她的庭园里,始终在孤独中伴随着她,她眼看着叶儿一片片地生长,从嫩芽,到鹅黄,到翠绿,渐渐地铺满了树冠;她眼见着花儿一朵一朵地开放,从星星点点变成绚烂的一片。她心里的烦恼也与日俱增地堆积起来。此时此刻,她自然会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来,想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因为这话凝聚着他的哀怨和相思,寄托着她深深的爱情。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致:送达。这两句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送不到远方的亲人手中。

“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贡:献。这两句是说,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供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第二个层次。这花是“奇树”的花,它的香气特别浓郁芬芳,用它来表达纯洁的爱情,寄托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适不过了,何妨它是自家庭院中的花。关于人物的神情,诗人所没有描写,但一个“盈”字,却暗示了我们:女主人公手执花枝,痴痴地站立在奇树下很久,听任香气染满了衣襟衣袖,对着花深深地沉入冥思之中。“馨香盈满袖,路远莫致之。”这简简单单的十个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清晰生动的画面啊。我们可以进一步想象,这位妇女此时在想些什么呢?她是否回忆往日两人耳鬓相磨的幸福时光。是否在想自己感受到的痛苦,远方的人儿是否也会感受到。不管她想到了什么,有一点她总是不能摆脱的,那就是对青春年华在寂寞孤苦中流逝的惋惜。诗人诗中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以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经不住风吹雨打,很快就会凋落,那不是主人公最为担心的吗?她自己的青春年华毕竟也是有限的。

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点明主题。诗写到这里,算是结束了。然而题外之意,仍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人在天涯,花儿根本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摆脱。

附录:《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之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

 译文

庭院裏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注释:

1、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

2、滋:当“繁”解释。“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3、荣:犹“花”。

4、致:送达。

5、贡:献。一作“贵”。

http://i7.qhmsg.com/t01325d129808d856c3.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