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车驾言迈》赏析

(2016-09-06 18:16:13)
标签:

古诗十九首

哲理

情感

杂谈

《回车驾言迈》是一首通过对客观景物荣枯更替的描写,来抒发因人生短暂,所以人应“立身”宜早,应以“荣名”为宝的说理诗。是一首士子对人生的感悟和自励自警的诗。这在《古诗十九首》中也是很特别的。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回:转。言:语助词。迈:远行。悠悠:远而未至貌。涉:本义是徒步涉水,引申之,凡渡水都叫“涉”,再引申之,则不限于涉水,这里涉长道,犹言历长道。这两句是说,调转车头我驾着车子开始远行,路途遥远不知何时才能到达。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茫茫:广大无边际的样子。东风:春风。百草:是新生的草。这两句是说,抬头四顾,但见原野茫茫,春风吹拂摇动着原野上无边的青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这两句是说,一路上我所见的不再是我认识的旧物,不能不使人感到岁月催人老。

首起两句叙事,写诗人要驾车远行。是出门离家游宦,还是衣锦还乡省亲,诗人并没有言说。不过结合全诗来说,诗中的主人公应是游宦京都多年,在功名事业上略有建树,虽不是一帆风顺,但也并非完全失意潦倒。从首起“回车”二字来看,他应该是准备动身离开京师返回自己的故乡。从诗人笔下的描绘来看,此时应该是一年中景致最为美好的春天。但现在眼下美好的春光,并没有个诗人带来美好的心情。诗句中一个“何”字,一个“摇”字就隐隐地带有沧桑感。紧接着诗人由眼前景物引发出对人生的联想和感慨,一路上,昔日来时的景物都不见了,当然这里的故物,不仅仅局限于物,也应指人,如亲朋古旧。正如曹植诗言:“不睹旧耆老,但见新少年。”“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纽带,既是对前四句叙事写景发出来的联想和感慨,又是开启后六句议论感慨的由头所在。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盛衰:兴盛与衰败。时:天时、时运。立身:指树立一身事业的基础。苦:懊恼,怨恨。这两句是说,人生和草木的兴盛和衰败都有各自的时限,苦恼的是自己没有很早地建立起自己的功名。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考:老。这两句是说,人没有像金石那样坚固,怎么能长寿无尽期?

这两句用来比喻人的生命短暂和短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奄忽:急遽。随物化:随物而化,指死亡。古今注本于荣名有二解。一说荣名即美名;有一说荣名则谓荣禄和声名。许多人把这两种说法对立起来,认为前者认为人生易尽,还是珍惜声名为要追求的是永恒的东西;后者认为人生短暂,不如早取荣禄声名,及时行乐显身。这两种境界有高下之别。事实上,在封建社会,儒家正统知识分子都以搏取功名,建树事业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所以不能说追求荣禄和声名,就是庸俗的,就只是为了行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儒家正统知识分子追求的目标。因此诗人把“荣禄和声名”作为人生之宝,是无可非议的事。从全诗来看,诗人还是认真地对生命进行了思考,立足于追求永恒的美名,是希望自己有所作为的,对人生的态度还是积极进取的,并以此自警自励。

这首诗是一首情文并茂,富含哲理的说理诗,其艺术风格质朴自然,但又不浅露,因而至今仍葆有其不朽的艺术魅力。

附录:《回车驾言迈》 古诗十九首之十一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译文】 
调转车头我驾着车子开始远行啊,
路途遥远不知何时才能到达!
我举目环顾广阔的四野啊,
浩浩春风吹拂着无边青青的野草。
一路上所见的没有-样是我认识的故物啊,
人怎能不感到自已会像野草-样很快地衰老。
人生和草木的兴盛与衰败都有各自的时限啊,
苦恼的是自已没有很早地建树起-生的功名业基。
人不象坚固的金石啊,
因此人的生命又岂能长寿而无尽期?
生命很快就会急遽地衰老死亡啊,
所以人要把荣禄与声名啊作为珍宝-样看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