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尊重自己的尺度
尊重自己的尺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3,571
  • 关注人气:5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而淡,婉以平——《谷梁传.郑伯克段于鄢》赏析

(2015-12-19 18:26:20)
标签:

古文观止

谷梁传

郑庄公

杂谈

本文选自《谷梁传.隐公元年》,题目乃春秋经文。郑伯:指郑庄公。段:即共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左传》载郑庄公追击段于鄢地,段出奔卫国的共邑,段并没有死。《公羊》、《谷梁》两传皆谓郑庄公杀段于鄢地。

《谷梁传》又称《春秋谷梁传》是专门阐释《春秋》的著作,儒家经典之一。旧题谷梁赤撰,最初是口耳相传,西汉时才写定成书,是研究秦汉间和汉初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与《左传》相比较,《左传》以叙事为主。而《谷梁》以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为主,将“春秋笔法”强调到不适当的地步,因而文章多穿凿附会,文学性也不及《左传》。本文是对春秋经文“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的解释。

“克”的意思是什么?是能啊。有什么能?能杀人啊。《春秋》为什么不说杀?是看到段拥有士兵和百姓。段是郑庄公的弟弟,为什么知道是郑庄公的弟弟?春秋笔法,凡国君杀子杀弟,则不视为父兄,而称之为君,郑庄公杀同母弟,故不视为兄而视为君,称郑伯。段是国君的弟弟,却不称他为弟弟,段应当是公子,却不称他为公子,这是贬斥他啊!段不守做子弟的准则,所以《春秋》贬斥段而且严厉地责备郑庄公。为什么严厉地责备郑庄公?因为郑庄公要处心积虑杀掉段。鄢那个地方很远啊,正好像从他母亲手中抢过来段而杀死他;太过分了。那么,郑庄公正确的做法应该怎么办?放慢追击段的速度,给敌贼留下一条逃跑生路,这是爱自己亲属的大道理。

文章解释“克”字,表示双方等于敌国。再说贬低段是为了深责郑庄公。又解释“于鄢”,最后为郑庄公提出正当的办法。

问答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效果。本文的特点是层层设问,步步紧逼,最后得出结论。

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相比较,本文显得清而淡,婉以平,而前者写得文采飞扬,高潮迭起,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附录:《郑伯克段于鄢》 选自《谷梁传 》 先秦:谷梁赤

【原文】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②。

    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③。段失子、弟之道矣④,贱段而甚郑伯也⑤。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⑥,成于杀也⑦。于鄢⑧,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之云尔⑨,甚之也。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⑩,亲亲之道也。

    【注释】

    ① 《榖梁传》亦称《春秋榖梁传》、《榖梁春秋》,为儒家经典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榖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寘)。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撰《春秋榖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榖梁传疏》,清朝钟文烝所撰《榖梁补注》为清代学者注解《榖梁传》的较好注本。《榖梁传》着重宣扬儒家思想:重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因而也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重视。它是我们研究秦汉间及西汉初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②段:共叔段,郑庄公的弟弟。

    ③世子:天子、诸侯的长子。母弟:同母弟弟。目:称。目君:凡是杀世子和同母弟的,《春秋》经文上都按国君的称号。以其目君知其为弟:因为称他为郑伯,所以知道被杀的段是他的弟弟。

    ④段失子、弟之道:共叔段恃宠骄横,贪得无厌,失去了做子弟的本分规矩。

    ⑤贱段而甚郑伯:贱视共叔段也是加重郑伯的罪责。

  ⑥处心积虑:存心而又蓄意很久。这句是说段的不义,都是由于郑伯平日处心积虑造成的。

    ⑦成于杀:犹言致于死地。

    ⑧鄢:郑国地名,在今河南鄢陵县。

    ⑨其母:指武姜。这句是说郑伯所以要杀共叔段,是恨武姜爱共叔段而厌恶自己,所以虽然共叔段逃奔到了鄢地,仍然是象从母亲怀抱中拖出来杀掉一样。

  ⑩缓追:不要穷追。逸贼:放掉作乱的人(指共叔段)

    【译文】

    克是什么意思?就是能够的意思。有什么能够的呢?能够杀人。为什么不说是杀呢?因为要表示出追随共叔段的人很多。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怎么知道他是弟弟的呢?因为假如国君杀了嫡亲的长子,或者同母所生的弟弟,便用国君的爵号称呼他,现在文中既然已经称呼郑伯,那么也就知道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了。共叔段既然是国君的弟弟,却不称他为弟弟;共叔段应当是公子,也不称他为公子,这是对他的贬斥,因为共叔段已经丧失了一个公子和弟弟所应有的道德以为。所以《春秋》鄙视共叔段的程度超过了对郑伯的批评。在什么地方超过了对郑伯的批评?因为经文并未对郑伯想尽一切方式,想要杀掉弟弟的意愿提出批评。但经文说在鄢这个地方打败段的,表明共叔段已经跑到远离郑国都城的地方了,就好比说是从母亲的怀中夺过婴儿杀掉,这有事郑伯做的过分的地方。既然这样,那么对郑伯来说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不要急着追杀已经逃远了的乱臣,而应该遵循兄弟之间相亲相敬的道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