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交辞令的典范——《阴饴甥对秦伯》赏析

(2015-10-22 18:29:08)
标签:

古文观止

晋惠公

秦穆公

杂谈

《阴饴甥对秦伯》选自《左传.鲁僖公十五年》,题目为原编者所加。

晋惠公夷吾是秦穆公的舅老爷,他靠姐夫的武力支持回国即位的。但他做了国君以后,背信弃义,得罪秦国,而国内又不团结,因此秦穆公讨伐晋惠公,秦晋两国交战于韩(晋地),晋军大败,晋惠公被俘。于是晋国派大夫阴饴甥去秦国讲和。

阴饴甥作为战败国的代表,面对仁厚的秦穆公,理屈不容置疑,但是他并未词穷,而是巧妙地利用回答问题的机会,表达了晋国国内的舆论动向。请欣赏:

秦穆公问:“晋国太平吗?”

阴饴甥回答:“不太平,社会底层小人这一派因为失去了国君,怀念在韩城之战中失去的亲人,所以要增加赋税而装备军队,要立晋惠公的儿子太子圉为国君。他们说:‘一定要报仇,宁可去事奉戎狄,借他们的力量也要报仇’。而君子贵族这一派,爱护他的国君,并且知道他的罪过,他们也赞成增加赋税而装备军队,要等待秦国对晋惠公的处置。他们说:‘一定要报德,即使死也不会有二心。’这两派争执不休,因此不和。”

在这里阴饴甥巧妙地借君子小人之口,阐明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小人这派认为,晋惠公必死无疑,我们一定要报仇,即使借助北方少数民族,牺牲国家主权也在所不惜;君子这派认为秦穆公是仁厚的人,必定以德报怨,赦免晋惠公,我们一定要报答秦穆公的恩德,到死也不能有二心。

秦穆公又问:“晋国人认为国君会有什么后果?”

阴饴甥回答道:“底层小人这一派感到忧伤,认为国君不会得到赦免;上层君子这一派认为秦国会宽恕晋惠公的,他必定会赦免归来的。小人们说:‘我国做了对不起秦国的事(这里一是指晋惠公做国君后,背弃盟约,没有把答应割让给秦的黄河以西五城给秦,二是指秦曾两次运粮帮助晋国渡过灾荒,而秦国发生饥荒时,晋非但不卖给秦国粮食,并乘机攻秦),秦国怎么可能把国君归还给我们。’君子这一派说:‘我们已经知罪了,秦国必然把晋惠公放还’。晋惠公有二心而把他抓起来,伏罪了就把他放掉。这样做更显得德行更加深厚,刑罚更加威严,心服的人们怀念你的德行,而背叛的人畏惧你的刑罚,通过这样一场战役,秦国可以称霸了。如果送他回国又不使他安定,废掉他而不拥立他,这样以德为怨的事情,秦国是不会做的。”

在这里阴饴甥隐喻秦穆公权衡利弊,以博大的胸怀宽恕晋惠公,放晋惠公回家,以安抚晋国的百姓。阴饴甥能再这样的条件下,不卑不亢,并使晋惠公颜面尚存。他的包含思想智慧的这一小段辞令辩词精彩,可谓外交辞令的典范。

秦穆公说:“我正是这样想的。”

于是,秦穆公改变对晋惠公的待遇,使他住在宾馆里,高规格惠待晋惠公,送给他七副牛羊猪等食用物品。

阴饴甥在回答秦穆公的时候,神定气闲,巧妙地将国人分为“君子”、“小人”两部分,一正一反,既承认晋侯的不是,向秦伏罪,又表明晋国士气不可轻侮。这时候他不但没有词穷,反而能振振有词,婉转陈述讲和和放回晋惠公对秦国的利害,并能抓住秦穆公的心理活动,忽开忽合,变化无端,把秦穆公说服,使之不得不折服于阴饴甥的妙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阴饴甥以自己的庄重自持、气节凛然、才智纵横、既赢得秦穆公的尊重和款待,又不辱使命,达到营救自己国君的目的。

当然,从客观史实来看,秦穆公没有杀晋惠公,是有多种原因的,绝非是被阴饴甥吓住了这样简单。其中有周天子的干涉,天子以晋和周同宗为由,不允许杀;而晋惠公的姐姐,也即秦穆公的夫人“衰绖涕泣”也是功不可没;最重要的还是晋惠公的态度。因此外交只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最后起作用的是各种综合因素的叠加。

《古文观止》选了本段,也是因为本文所述事件,在秦晋关系、晋国的变迁中也较重要。说明这一段历史的来龙去脉,对于理解本文,以后面的许多文章的时代背景,也确实是不可或缺。

《古文观止》编者吴楚材的评语,说本文用的是“整对格”。现代学者钱伯城解释:整对格就是名与名对,短与段对。以本文来说,“君子”与“小人”对,“报仇”与“报德”对,“威”与“恕”对,“怀德”与“畏刑”对。内容含意上的正反开合,则是意与意对。这种整对格,骈散结合,在唐以后的散文中,以韩愈为代表,曾被大量运用。

附录:《阴饴甥对秦伯》

(僖公十五年 《左传》)
  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
  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
  改馆晋侯,馈七牢焉。

注释
  ①阴饴甥:名饴,甥,指他为晋侯的外甥。因封于阴(今河南陕县至陕西商县一带),故又称阴饴甥。晋大夫。秦伯:指秦穆公。②王城:今陕西朝邑县西南。③小人:指缺乏远见的人。君:指晋惠公。他借秦穆公的力量才做了国君,后来和秦发生矛盾,在战争中被俘。④惮:怕。征缮:征集财赋,修缮兵器,准备打仗。圉:晋惠公的太子名。⑤君子:指晋国的有远见的贵族。待秦命:这是委婉的说法。真正意思是:如果秦不送回我们的国君,就不惜一切,再打一仗。⑥必报德,有死无二:报答秦国对晋的恩德,至死没有二心。⑦戚:忧愁、悲哀。⑧毒:毒害,得罪。指晋惠公与秦为敌。以前晋国发生灾荒,秦国输送了粮食;后来秦国发生灾荒,晋国一点也不给。⑨贰:背叛。舍:释放。⑩改馆:换个住所,改用国君之礼相待。○11馈:赠送。七牢:牛、羊、猪各一头,叫做一牢。七牢是当时款待诸侯的礼节。

译文
  鲁僖公十五年十月,晋国的阴饴甥会见秦伯,两国在王城结盟。秦穆公问他:“你们晋国内部意见和协吗?”阴饴甥说“不和。小人以失去国君为耻,又因丧失亲人而悲伤,不怕多征赋税,舍得花钱添置武器盔甲,并且拥立太子圉继任国君。他们说:‘宁肯奉事戎狄,也得报这个仇。’君子则爱护自己的国君,但也知道他的罪过。他们也不怕多征赋税,舍得花钱添置武器盔甲,却是为了等待秦国的命令。他们说:‘一定得报答秦国的恩德,有死无二,’这样,意见就不一致。”
  秦穆公又问:“你们对国君的命运有什么看法?”阴饴甥说:“小人发愁,认为国君不免灾祸;君子宽心,以为国君必定回来。小人说:‘我对秦国太毒了,秦国岂肯还我国君?’君子说:‘我已认罪了,秦国必定还我国君。’他背叛了,就抓起来;他认罪了,就放回来。恩德再没有比这更厚的了,刑罚也没有比这更威严的了。内心臣服的自然感恩怀德,那怀有二心的也会畏惧刑罚。这一仗如此了结,秦国真可成就霸业了。不然的话,当初帮他回国登位,又不让他安于其位;后来废了他的君位,又不让他复位,以致原来施的恩德,反变成仇恨,秦国总不会出此下策吧!”
  秦穆公说:“你讲的正合我心啊!”马上就让晋侯改住宾馆,赠送七牢,以诸侯之礼相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