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看客小偷围观者好人涂远付南京杂谈 |
分类: 杂文/时评 |
9月19日8时43分,在重庆南坪,一位约80岁的老翁摔倒在地,手足抽搐,无人敢扶,不少人提醒:不要扶,扶了要遭殃。帖子里一幅照片让人触目惊心:老人脸朝下倒在人行过道上,一根拐杖丢弃在一边,旁边是七八个围观者犹豫的脚。(9月23日广州日报)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摔倒了,为何只见围观,不见援手呢?有网友搬出“南京徐老太事件”来说明“谁扶谁遭殃”。有网友更是感叹道:“南京法官告诉我,扶起来,四万五。看来我是扶不起。”;“ 雷锋要活到现在估计得罚得荡了产!”
这些网友的慨叹或许有些偏执,但是“彭宇送徐老太上医院的行为纯属做贼心虚”的推理,以及现实诸多“好人难做”的前车之鉴,让那些本打算 “扶起来”的准好人伸出去的手僵硬了,迈出去的一只脚,又缩了回来,只好心怀五味地加入了看客的行列。
见义勇为曾经是一种怎样的自豪,如今却成了很多人敢想不敢做,避之不及的异举。揆究其因,见义勇为的成本越来越大,已让不少人对扶弱惩恶退避三舍。扶弱可能付出经济的代价,惩恶却可能流血又流泪。据报道,今年7月30日,湖北籍农民工涂远付吃早餐时,路遇一小偷扒窃行人。“爱管闲事”的涂远付冲上去扭住了小偷,不料小偷操起一把水果刀将涂远付左手腕砍伤。当时现场有上百人围观,却没有一人上前帮涂远付一把,也没人帮忙报警,更没人愿意将伤者送往医院。在众目睽睽之下,小偷从容逃走,被偷者也悄然离开现场。5000元医疗费难住见义勇为农民工一家人,手术后躺在病床上的涂远付痛苦而无奈地慨叹:“好人难做啊……”。
鲁迅在描写看客形象的众多作品中,最有代表性,最为含蓄的一句是,“于是他背后的人们有须竭力伸长了脖子;有一个瘦子竟至于连嘴都张得很大,像一条死鲈鱼。”几十年过去了,这样的看客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亡,依旧“伸长脖子”围拢在见义勇为者的周围看热闹。很多人不愿意当“好人”,与其说是对邪恶的畏惧,不如说是对围观者冷漠的寒心。
如果说看客心态让勇为者心冷,那么弥散在我们周围越来越严重的信任危机,则让扶弱者心寒。刚刚当选全国道德模范的“天使”赵广军支招说,避免“南京徐老太的事件”,关键是要学会自我保护。在扶起摔倒的老人前,要找两个路人作为见证,最好一道将老人送去医院。在医院交款时,也要医院做个见证。呜呼,做好事前首先要找人证明“坏事不是我干的”,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信任是一种爱,更是一种鞭策;信任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力量。人间没有了信任,世界将会怎样?眼下我们面临的“不敢扶”的尴尬正是信任缺失的显著症候。重拾失落的信任给“好事者”以鼓励和力量,是光大扶弱济困这一公序良德的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