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北路30弄43支弄友德新村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图片杂谈 |
分类: 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
友德新村位于乌鲁木齐北路30弄尽头,南侧市西中学,北侧已拆的旧房基地建起三大栋高楼。友德新村是拆旧保留下来的新里住宅,乌鲁木齐北路30弄原来还有1912年建的荣德里,1938年建的授书里,1949年建的平民邨。
消弱,严型势力增强,故此得名。
二十世纪初,此地区颇有乡村风貌,村民以陶、严两姓屏多,以种植粮、棉和蔬菜为生。村中有河流经,河上架有一桥,名陶家桥,村亦以此为名。后因严姓势大,遂改称严家宅,并以河为界,河南为前宅,河北为后宅。随着静安寺一带的市面繁荣,一些业主和从业人员为了便于上下班,纷纷在此觅屋,于是地产商乘机购地建房出租,在三十年代到四十年间,建起了一些新、旧式里弄房。

据说这里一栋中西合璧住宅是严家主人叫严春棠。系家族第一代移民严惠章离乡背井,长途跋涉到上海追寻更好的生活,从此开始了严家和上海不可分割的关系。严家和同乡到上海后,就杂居在静安寺附近地带,因为同乡人都姓严,那里就称严家宅。严惠章的儿子严介廷是1852年生在上海的,长大后在英商的自来水厂承包业务,后被提拔为中方经理,生活渐渐充裕起来,所以当他的后辈严裕棠和严春棠出生后,家里已经有足够的钱请英语家教了。 ........到1930年严裕棠已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实业家了。他由于曾用房地产抵押和租金缓解了大隆机器厂的金融危机,因此在上海大量投资房地产,包括商楼和住宅。
严春棠中国电影事业家、制片人。生于上海沪西,又名严春堂。以贩卖烟土起家,因爱好武术,结识当时拍摄武侠影片的彭飞和查瑞龙,1932年资助、支持他们成立艺华影业有限公司,并自任总经理;邀请田汉、阳翰笙、夏衍等进该公司创作电影剧本,1933年10月;他以东道主身份,会同上海电影界知名人士宴请国际反帝大会代表和法国《人道报》主编。同年11月发生捣毁艺华公司事件,在严春堂主持下,“艺华”仍旧摄制出《黄金时代》、《凯歌》、《逃亡》等影片,以后逐渐改变制片方针。1938年上海“孤岛”时期,艺华公司继续拍片,但制片工作实际上已由他儿子严幼祥负责。(严幼祥与严裕棠长子严庆祥是叔伯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