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2024-04-26 07:33:19)
标签:

文化

历史

杂谈

图片

旅游

大团镇隶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位于浦东新区东南部,东临泥城镇 、万祥镇,西连宣桥镇,南与奉贤区四团镇、邵厂镇接壤 。东西长约8.70公里,南北纵深平均宽度约2.90公里,镇域面积50.57平方公里,大团镇,始建于公元1568年。上海郊区环线和南芦公路等六条干线横贯全镇,是浦东新区东南部地区的重镇。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清雍正四年(1726年),南汇建县。大团地区隶属于江苏省松江府南汇县,为长人乡下沙盐场一场一团。
清宣统三年(1911年),南汇县建大团乡。后改称南汇县第一区大团乡公所。民国18年(1929年),置大团镇(区公所设在大团镇,又名大团区)。自民国18年至民国36年(1929年~1947年),大团地区隶属江苏省松江地区南汇县第八区公所。其间:民国26年(1939年)7月,成立大团维持会,大团地区隶属上海特别市松江地区南汇特别区第八分区,民国34年(1945年)恢复旧制,仍为第八区公所。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解放初期的1949年5月,大团地区属南汇县第六乡镇联合办事处管辖。11月,南汇县第六乡镇联合办事处改为大团区政府。大团区下辖大团镇及泥城镇。1950年3月15日,大团区划为大团、泥城2个区。1956年,原大团镇成为南汇县县属镇。1957年9月,撤区并乡,以钦公塘为界,塘东建金陵乡,塘西建大团乡。1958年9月,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大团镇区设立5个居民委员会。大团人民公社建制为11个营。1958年11月21日起,南汇县隶属上海市。1959年5月,原大团镇从大团人民公社中划出。1959年,南汇县将金陵、三墩、团新3个大队从大团人民公社划出,另建三墩人民公社。1961年,将陆桥、三德、行棣从大团人民公社划出,归宣桥人民公社。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水蜜桃大团蜜露桃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镇果园村经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20多年精心培育的优质水蜜桃。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永春北路18号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永春北路34号.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永春北路78号.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永春北路88号徐氏住宅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永春北路88号18号徐氏住宅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大团镇永春北路95号奚氏宅为奚可清祖辈于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建造。共有房16间,占地面积430.18平方米,建筑面积368.2平方米。坐西朝东,砖木结构,硬山灰瓦顶。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奚宅临街门面平房面阔7间,内宅面阔5间及二侧各2间厢房。受限于临河基地的进深,大团奚氏宅不同于乡间绞圈房子有宽大方正的庭心,其庭心狭长,为创造宜居的空间感,因地制宜通过院墙将狭长庭心分为三个小巧见方的庭院,有园林式景观格局特征。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大团永春北路119号王振升宅为王振升父于清末所建,解放初被大团房管所接收。该建筑共有房16间,占地面积为433.8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86.82平方米。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王振升宅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屋顶为硬山灰瓦顶。临街门面房面阔6间,后为一正二厢的单层建筑,共有房10间。该住宅具有较典型的江南传统民居特色。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永春北路122号大团香烛店。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大团香烛店原名大同洋蜡烛店。为谢立清于清末建造,现为房管部门所有,并租给居民,共有房18间,占地面积417平方米,建筑面积592平方米。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坐北朝南,二层楼房,砖木结构,硬山灰瓦顶,楼道下方木雕十分精美。原有店铺功能已不存,现为民居。该店具有江南传统房屋特色。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永春北路141弄这是一幢具有江南建筑特色的两层楼老宅,高耸的马头墙,古老的石库门,白墙黛瓦,木楼花窗,都在展示着这里曾经的气派非凡。一位正在修缮的师傅告诉我,这些老房子都是属于房管所的,现在由房管所负责修缮。修缮的基本要求是修旧如旧,保持老宅的原有风貌。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大门敞开着,看到里面是一个很气派的深宅大院,尤其是那个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的仪门头。门楣上“居仁由义”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永春北路141弄被列为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永春北路172号.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大团镇永春北路180弄22号大团潘氏宅由潘氏祖辈建于民国初年。其为一座整体式的四合院式建筑,宅楼坐北朝南,具有典型的江南传统民居特色。宅楼主体建筑基本保持原貌,整体四合院格局,砖木结构,屋脊分段起坡,正立面石库门砖雕精细;仅正房东北角尽间被拆。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潘宅现地址位于浦东新区大团镇永春北路180弄22号,又称潘林祥宅,宅屋现由两户居民共同使用,均分一半正方和对应侧厢房,其中一户为潘氏后人,目前有一对老夫妻实际在此生活。 大团潘氏宅是上海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现保护级别定为浦东新区文物保护点。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永春北路202号.龚家宅为龚海生父辈于清末建造。解放后被房管部门管理,现为龚氏后人和租户居住。共有平房23间,建筑坐东朝西,砖木结构,硬山灰瓦顶。龚宅共三进,一进临街房面阔5间,二、三进二侧各有厢房,最后为两间杂用间。该宅具有江南传统民居特色。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大团龚家宅位于大团镇北大居委永春北路,大团自清代以来一些豪门募人在大团大兴土木,僦屋而居,华屋广厦几遍全镇。随之商业繁荣,人口众多,有了“金大团”之美誉。岁月流逝,现大团镇北街还保存了小桥流水分隔上下塘的古镇布局,沪芦高速及南芦公路切镇而过。镇区民居基本为江南传统的砖木结构建筑特色。屋屋相连,粉墙黛瓦,高低错落,街道恬静宜人。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大团永春北路278号马氏宅又称大洋房,为马仕云父亲于民国年间建造。抗日战争时曾为日军指挥部,现为公房,内住居民。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马宅为二层楼房,有房10间,占地面积156.17平方米,建筑面积238.8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灰瓦顶,高墙漏窗,格扇擎板,木雕精细,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仪门上方雕有“厚德载福”字样。具有典型的中西合壁特色。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大团春中路56号友恭堂由黄菊屏建于清末,占地面积504平方米,建筑面积564.8平方米。一正两厢平面布局,原五进建筑,现存第三进客堂及东西厢房,建筑整体上坐东朝西,为砖木结构。正房面阔7间,东西厢房各两间,格扇门,屋顶形式为硬山灰瓦顶。该堂具有江南传统房屋特色。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大团永春西一路46弄17号韩氏宅由韩关荣于民国年间建造。共有房9间,占地面积792.25平方米,建筑面积312.14平方米。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韩氏宅正房坐北朝南,硬木结构,硬山灰瓦顶,正房面阔5间,西厢房4间,均为平房。该宅具有江南传统民居特色。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大团永春西二路66号邵氏宅由邵氏于清末民初建造,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一层建筑,共27间,占地1464平方米,建筑面积1199.5平方米,建筑整体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屋顶形式为硬山灰瓦顶,正房二侧为观音兜山墙。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解放初被大团镇粮管所征用,现由大团房管所分配给拆迁户居住。该宅具有江南传统民居特色。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大团永春北西二路98号王志维宅为王志维先辈于清末建造。占地面积407.46平方米,建筑面积481.68平方米。解放初部份房屋被大团粮管所征用,一部分仍为王氏后人所有。 宅院位于浦东新区大团镇永春西二路98号,又称王志维宅,宅屋目前由多户居民共同居住使用,所有权属于国家和个人。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永春北西二路98号二进院落,一进一正两厢布局,二进为二层楼房,皆砖木结构,硬山灰瓦顶。该宅具有江南传统民居特色。 王氏宅主体建筑保存较差,整体两进院落格局,砖木结构,房内梁架、柱子和门窗等均较差或已重建,年久失修,正房东侧间已坍塌,天井内违章搭建改建房屋及构建现象严重,院落格局受影响。大团王氏宅是上海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现保护级别定为浦东新区文物保护点。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浦东大团镇永春北路
大团永安桥又名“瞿家桥”。始建年份不详,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建。南北走向,跨一灶港。有桥联:“千秋善举,德兴流长;一架平矼,工勘石勒”;“南北街通虹影低浮一灶港,东西水流波尔连映万人家”。 永安桥现地址为浦东新区大团镇果元村1组,为三跨平梁桥,花岗石质,桥体现状保存一般,结构稳定,尚可通行,原有栏杆已毁,双侧起坡残缺,石料不存,但桥名和桥联仍存,所有权为集体。 大团永安桥是上海古建筑桥涵码头的典型代表,现保护级别定为浦东新区文物保护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