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北路1589弄士德里

标签:
文化历史图片杂谈旅游 |
四川北路作为上海历史悠久的商业名街,已经140多岁“高龄”了。100多年来,四川北路经历了清末民初“华洋杂处,五方会聚”的繁华,经历了战争的隆隆炮火,也收获了解放后荡涤污垢、改建修缮的新生,其间留下了不少文人商客的传奇故事。
1982年的一天,高博文第一次推开四川北路上红星书场的门,他还记得那天的演出阵容是苏浙沪青年评弹演员汇书,那天的演出曲目有《珍珠塔》等传统剧目。从那一天开始,高博文便一脚踏入这个繁花盛开的声音世界,浸润在红星书场的日子也为他将来走上专业评弹演员的道路打下坚实基础。1988年,红星书场筹资改建,后来临时改作商场。曾萦绕其间的吴韵落幕,但得其滋养而成长起来的高博文,那时已经是上海评弹团的正式演员了。像当年红星书场让他爱上这门艺术一样,他开始向更多年轻人讲述评弹的魅力。而弄堂里的成长经历也教会了他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弄堂里的老房子基础设施不甚完善,一栋联排七开间老式住宅,隔音往往也不太好,但弄堂里的住户都有商有量、相互理解不给彼此添麻烦。邻里之间有了什么新鲜玩意、美味吃食,都会串门分享。小朋友放学归来在邻居家里做会儿功课、蹭个晚饭都是高博文记忆里邻里融洽、有人情味的证明。

高博文表演评弹成名后,有许多年纪大的“粉丝”,平时演出经常会有人找他合影,请他在本子、照片上签字,而他对此也是十分配合、一点不摆架子。高博文了解有些老人会很看重这些合影、签名,过了很多年还会时不时拿出来回忆、向别人展示炫耀,“花费你一点时间签字、拍照,可以带给他们很长时间的快乐和满足。”这份体贴温柔、人情味也正是来自弄堂生活的馈赠。


而对生长于那儿的弄堂、被那儿的气韵滋养着成长起来的人来说,对四川北路的感情自然会更为炽热。国家一级演员、现任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与新华传媒主办的“上海·故事”读书会“知沪者说”,一起聊聊“那些弄堂教会我的事”,思忆那些四川北路上的童年往事。

上世纪70年代,高博文父母单位调配房屋,高博文一家四口住到四川北路1589弄的老石库门房子士德里中。房间小小的,只有十几平方米,至今也没有卫生设施。父母都是双职工,工作辛苦,无暇照顾一对小兄弟。当时高家的老人已经负责带了哥哥,才六个月大的弟弟高博文没人照料。妈妈抱着他,沿着四川北路一条条弄堂找过去,打听哪家有空,可以帮忙带孩子。就这样,住在对面弄堂的一对老人,成了高博文童年的寄养家庭。高博文从此就多了一对“外公外婆”。

上世纪70年代,高博文父母单位调配房屋,高博文一家四口住到四川北路1589弄的老石库门房子士德里中。房间小小的,只有十几平方米,至今也没有卫生设施。父母都是双职工,工作辛苦,无暇照顾一对小兄弟。当时高家的老人已经负责带了哥哥,才六个月大的弟弟高博文没人照料。妈妈抱着他,沿着四川北路一条条弄堂找过去,打听哪家有空,可以帮忙带孩子。就这样,住在对面弄堂的一对老人,成了高博文童年的寄养家庭。高博文从此就多了一对“外公外婆”。


地址 |
里弄 |
式样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面积 |
四川北路1589弄 |
士德里 |
旧式里弄 |
19世纪初 |
|
7幢 |
|

弄堂里的老房子基础设施不甚完善,一栋联排七开间老式住宅,隔音往往也不太好,但弄堂里的住户都有商有量、相互理解不给彼此添麻烦。邻里之间有了什么新鲜玩意、美味吃食,都会串门分享。小朋友放学归来在邻居家里做会儿功课、蹭个晚饭都是高博文记忆里邻里融洽、有人情味的证明。

高博文表演评弹成名后,有许多年纪大的“粉丝”,平时演出经常会有人找他合影,请他在本子、照片上签字,而他对此也是十分配合、一点不摆架子。高博文了解有些老人会很看重这些合影、签名,过了很多年还会时不时拿出来回忆、向别人展示炫耀,“花费你一点时间签字、拍照,可以带给他们很长时间的快乐和满足。”这份体贴温柔、人情味也正是来自弄堂生活的馈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