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路78弄1-3号庆安坊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图片杂谈 |
分类: 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
光启路南老城厢原名老县前街,因系旧县署基改辟,故名。县南大街、县前直街。民国元年(1912年)改名县基路,习称阁老坊。民国21年为纪念徐光启改今名。沿路为住宅,有商店。

光启路78弄1-3号庆安坊是栋二层局部三层中式住宅。弄口面向东,住宅朝南。住宅北向在昼锦路。

光启路78弄1-3号庆安坊典型的传统式拱形弄口。

弄堂口有“庆安坊”匾额,原外墙为有红砖腰线的青砖清水墙,修缮后成假红砖外墙。宁波舶商于道光30年(1850)在宁波三江口建庆安会馆,即甬东天后宫,既是祭奠妈祖的殿堂,也是航运业者的会所,业主宁波镇海商人谢莲卿在上海经营钱庄,起名庆安坊,或曾为舶商,同时也是吉语。

巴洛克风格大门甚为高大,1号题额为“陈留望族”,上款有“已末七月谷旦”,说明此宅建于1919年,“谷旦”即“吉日”之代称。据陈留郡《广韵》载:“谢姓出陈(留)郡、会稽郡二望”。考谢氏自周宣王五年,赐姓申伯公于谢城,子孙以谢为姓氏,后迁陈留。据《谢氏通谱》载,申伯公七世孙昌后公周惠王时为金陵太守,世居陈留。后来子孙昌盛蕃衍,瓜瓞绵绵,从春秋战国至秦汉,已成为陈留望族。说明谢莲卿祖籍为开封陈留,江南人士先祖为河南人多矣。

光启路78弄庆安坊弄内。

光启路78弄庆安坊2号题额“武威世第”,“武威”为地名,在甘肃省河西走廊,是汉武帝御封之名,意喻彰大汉之“武功军威”。谢姓既为陈留望族,那么“武威世第”应理解为威武功勋传世代。

两扇大门的匾额下款都为“伊立勋题”。伊立勋(1856~1940),字熙绩,号峻斋、石琴,别署石琴老人、石琴馆主,福建宁化人。

2号徐题额不同,屋内陈设基本一致。

民国21年为纪念徐光启改今名。沿路为住宅,有商店,常年为露天菜场,现已移室内菜场。

光启路78弄1-3号庆安坊是栋二层局部三层中式住宅。弄口面向东,住宅朝南。住宅北向在昼锦路。

光启路78弄1-3号庆安坊典型的传统式拱形弄口。

弄堂口有“庆安坊”匾额,原外墙为有红砖腰线的青砖清水墙,修缮后成假红砖外墙。宁波舶商于道光30年(1850)在宁波三江口建庆安会馆,即甬东天后宫,既是祭奠妈祖的殿堂,也是航运业者的会所,业主宁波镇海商人谢莲卿在上海经营钱庄,起名庆安坊,或曾为舶商,同时也是吉语。

巴洛克风格大门甚为高大,1号题额为“陈留望族”,上款有“已末七月谷旦”,说明此宅建于1919年,“谷旦”即“吉日”之代称。据陈留郡《广韵》载:“谢姓出陈(留)郡、会稽郡二望”。考谢氏自周宣王五年,赐姓申伯公于谢城,子孙以谢为姓氏,后迁陈留。据《谢氏通谱》载,申伯公七世孙昌后公周惠王时为金陵太守,世居陈留。后来子孙昌盛蕃衍,瓜瓞绵绵,从春秋战国至秦汉,已成为陈留望族。说明谢莲卿祖籍为开封陈留,江南人士先祖为河南人多矣。

光启路78弄庆安坊弄内。

光启路78弄庆安坊2号题额“武威世第”,“武威”为地名,在甘肃省河西走廊,是汉武帝御封之名,意喻彰大汉之“武功军威”。谢姓既为陈留望族,那么“武威世第”应理解为威武功勋传世代。

两扇大门的匾额下款都为“伊立勋题”。伊立勋(1856~1940),字熙绩,号峻斋、石琴,别署石琴老人、石琴馆主,福建宁化人。

2号徐题额不同,屋内陈设基本一致。
前一篇:石门二路170弄致和里
后一篇:老城厢昼锦路上历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