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文化公园战争遗物“碉堡”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图片杂谈 |
分类: 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
闵行文化公园位于闵行区七宝镇。一期于去年3月建成开园,二期也已建成,并于今年3月正式开园。加上早先开放的公园一期,现公园开放面积已达700亩。据称,至2015年底,待公园三期、四期全部完成后,公园面积将达1260余亩。

初冬的早晨,阳光灿烂,蓝天剔透,空气中透着清冽。穿梭期间,无论步行还是骑车,都有一种探索原始森林的惬意。目之所及,一派秋光依旧,草地葱茏,樟林挺拔,芦花纷飞,是都市里难得的野趣。公园引蒲汇塘水形成园内湖泊,改造成水上花园和水森林;木栈道及河道旁的垂柳、池杉也别有趣味。几汪清水,垂柳倒影,激活了满园浪漫的乡野情趣。

七号桥碉堡位于上海市漕宝路七号桥。这里,抗日战争时期曾发生抗日武装歼灭敌伪军的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又曾发生人民解放军进军大上海途中与国民党守军的激战。为此,1987年,这里被上海县人民政府命名为“七号桥抗日、解放战争纪念地”,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又由闵行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七宝镇政府投资50多万元,修建了面积达500多平方米的广场,请上海油画雕塑研究院设计制作了一座革命勇士形象的雕像。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12935190000136
漕宝路七号桥纪念地 民国 七宝镇


抗日战争期间,七宝适处日伪“清乡”封镇线西侧,日寇在漕宝路七号桥设“检问所”,遂为清乡封镇线的重要卡子。当时上海市所属的粮、棉、油等物,不少经七宝偷运进去,日寇因此在桥东堍南侧建两层砖碉一座,驻日军一小队及伪军、翻译,并豢养狼狗数条。从此,不知多少“跑单帮”的穷苦百姓被严刑拷打,多少劳动妇女被侮辱蹂躏,许多上海市民惨死在日寇罪恶的刺刀和子弹下,七号桥成了人间地狱,是日寇侵华罪行的铁证。抗战刚结束,汉奸李英杰部摇身一变为“国军”,于民国34年(1945年)8月袭击新四军,并盘踞七号桥碉堡作其据点。为惩罚敌伪,新四军朱亚明支队于8月19日午夜,在七宝地下党配合下,对七号桥碉堡发起攻击,激战二三小时,击毙李英杰等二三十人,缴获武器一批,但岗楼未能攻克。是役,新四军战士牺牲5名,朱亚明英勇负伤。

1948年底,国民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其“京沪警备司令部”工兵指挥部于上海市郊构筑大批工事,以钢骨水泥的子母堡体系为核心,企图凭此负隅顽抗。遂于七号桥东堍北侧构建三层钢筋水泥碉堡一座,以其为母堡,沿七宝蒲汇塘一线及镇郊,利用自然地形,构筑了呈立体层次的大量子堡,七号桥碉堡成为解放军攻克市区的“拦路虎”。1949年5月,解放军由松江、泗泾一线东进,15日攻占七宝,16日27军80师一部即向七号桥碉堡发起有力攻击,因遭敌军顽抗受挫。其后,80师某部四营于21~23日连续发起攻击,虽迭歼顽敌,但仍未攻克。遂采取迂回战术,攻克两侧阵地,越蒲汇塘迫使敌处于腹背受敌之势,终于攻克敌堡。此役战况惨烈,我方伤亡将士数百名,战后仅埋骨于七宝教寺北侧之将士即达37名。1951年清明节上海市政府祭奠。又一年,忠骨安放至上海烈士陵园。此后虽岁月流逝,历经沧桑,七宝人民仍将此碉堡保存了下来。

“一轴”指吴中路入口景观轴,包括入口建筑、景观长廊、绿坡广场、大香樟、亲水平台等,是整个文化公园的核心景观和交通通道;“两翼”指以景观轴为基础,向两侧衍生的东西两翼,其中东侧景观突出生态特征,西侧景观体现时代特色;“六区”指文化公园一期的六个主要景观区域,分别是庭院景观区、休闲大草坪、秋果园、玉兰园(部分)、樟林栈道和情侣岛。
前一篇:四川南路上历史建筑
后一篇:巨鹿路741号蓝宝石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