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浦路303弄顺庆里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图片杂谈 |
顺庆里位于天潼路与七浦路之间的山西北路,顺庆里主弄是七浦路303弄,坐南朝北,全弄55幢住宅一式清水青砖立面,占地1公顷。民国11年(1922年)建。有楼房110幢。居民700人。由北向南一直通向天潼路,在山西北路由南向北,横排成顺庆里1-9个衖口,山西北路199弄-279弄,恰好是“9”一个衖口。因建造七浦皮草城,早先拆了269弄和279弄。

临街的弄堂住宅好似一堵厚"墙",将整个弄堂团团围住,使弄堂成为一个封闭的区域。城市嘈杂的街道与弄内安静的居住环境,将它截然分开。弄堂成为一种绝好的闹中取静的理想居住区。至于整个弄堂的对外联系,则仅为少数几个弄堂口。

"厚墙"不是一堵真的墙。它在空间上将内部封闭起来,但在视觉上却又是开敞通透的。它的底层多为小商铺。这些店铺将弄堂与外部的城市公共生活联系起来,使弄堂具有了一个"外向型"的空间特征。同时,弄堂的沿街空间还给整个弄堂带来了强烈的视觉上的统一性与可识别性。

进入支弄以后,空间性质进一步变化。公共性更弱,私密性更强了。它由前后两排住宅围合而成。一排连续的石库门以及石库门之间的实墙面,表现出这里的户外公共空间性质。但由于宽度小于总弄,空间的高宽比加大,因而封闭性强,产生出强烈的"内部感"。所有外来陌生人一旦进入支弄便处于各家视沉焦点之中。所谓"防卫性空间"便由此产生。可以说,这里是弄内最安全、最隐蔽、最私密的公共空间。

山西北路229弄顺庆里 四衖。4-8号,二幢双开间,也是4号三开间。

从支弄进入石库门,便完全进入了弄堂住宅的私密性空间。庄重、正式的门加上高高的院墙,由此产生出严格的"内外"之分。关上石库门,便可"与世隔绝"。中国传统居住方式中那种封闭性与内向性,在这里又得到重现。

在石库门弄堂中,这里则是那一排排最能表现出石库门建筑特征的风格因里弄而异的富有装饰性的石库门。而这一建筑立面又并非一个二维平面,而是一个有前后、有进深的三维立面;前面是两厢的山墙面(单开间联立的后期石库门弄堂则没有厢房的山墙面),由带石库门的高大院墙连成一个完整的立面;后面是比石库门院墙更高的二层厅堂的窗扇和瓦屋顶。它们形成了高低错落的轮廓,同时又使门内天井空间被显示在立面上,组合成一种立体的构图。

山西北路229弄顺庆里 四衖。4-8号,二幢双开间,也是4号三开间。

山西北路239弄顺庆里 五衖。4-8号,二幢双开间,也是4号三开间。

山西北路239弄顺庆里 五衖。4-8号,二幢双开间,也是4号三开间。

山西北路249弄顺庆里 六衖。35-45号,六间均为单开间。
前一篇:宝昌路上历史建筑
后一篇:彭泽路51—71弄鸿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