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2022-12-08 15:33:36)
标签:

文化

历史

旅游

图片

杂谈

分类: 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铜仁位于静安区南部。南起延安中路,北至北京西路。长659米,民国3年(1914年)筑,以英籍犹太人名命名哈同路。民国32年以贵州铜仁改今名。沿路著名历史建筑有:铜仁路南京西路1418号郭氏兄弟楼 铜仁路257号(史量才寓所旧址)铜仁路280号毗连式多层住宅铜仁路278号皮裘公寓 铜仁路333号(原吴同文住宅) 铜仁路304-330号北京西路1341号爱文公寓 1920年毛泽东寓所旧址。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铜仁路南起延安中路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哈同(1851年-1931年6月19日)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上海的一位犹太裔房地产大亨。他曾建造哈同公园。1872年,哈同只身从印度东来香港,其过程非常艰难并经历了生死考验,第二年转到上海,在沙逊洋行供职。到上海的时候,哈同不满24岁,怀揣着6块银元,但这个年轻的犹太人天生具有好奇、冒险和奋斗精神。他在沙逊洋行的第一份工作是门卫兼清洁工。此时,哈同以同样是犹太人的老板沙逊为自己的人生榜样,并立志自己的人生目标是超过沙逊。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安义路位于静安区南部,东起铜仁路、西至常德路。长264米。民国3年(1914)前筑,名威海卫路。民国6年(1917),改名安南路。民国35年(1936),改名安源路。1949年后以江西安义改今名。沿路为住宅。该路63号是毛泽东1920年来沪时寓所。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安义路上往东上海展览中心。

1920 年上海之行,毛泽东在哈同路民厚南里 29 号(今安义路 63 号)寓居了两个月零两天。民厚南里 29 号是一幢沿街而建的旧式两层楼石库门连体建筑,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 83 平方米。底层前半间是客堂,用于会客和吃饭;后半间的右侧是灶房,左侧为小天井。楼梯位于客堂与灶房之间,旁边有一只圆形柴炭风炉,楼梯底下堆放着炭篓。沿木梯而上,前楼是较为宽敞的卧室,有一排临街的长窗,室内有两张单人木板床、一只方形茶几和一张桌子。毛泽东每天睡在靠北的落地长窗下的那张板床上,卧室外有一个小阳台,放着一张藤椅。后楼是一间狭小的亭子间,外侧有晒台,边沿处用木栅栏同邻居两两隔离。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这套住所由新民学会出面租赁,供旅沪会员临时居住。毛泽东晚上在卧室休息,白天经常坐在小阳台的藤椅上,阅读最新出版的上海报纸、杂志、丛书以及各种介绍西方学术思想的译著。不久,毛泽东在这里组织旅沪湖南籍青年成立了自修学社,开展读书活动,学理论、学外语。毛泽东与居住于此的其他三名新民学会会员李思安、李凤池、陈书农过着清苦的生活,他们每人每月仅三元零用钱,四个人轮流做饭,经常以蚕豆煮米饭、青菜豆腐汤果腹充饥。难以为继时,就参加工读互助团,毛泽东接受的项目是洗衣服,由于接送衣服路途较远,需搭乘电车,这样一去一来,洗衣所得的报酬基本上都花在了车费上,因此生活总是过得捉襟见肘。6 月 7 日,毛泽东写信给远在北京的同乡黎锦熙:“工读团殊无把握,决将发起者停止,另立自修学社,从事半工半读。”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1920 年,毛泽东在上海的寓所旧址(今安义路63 号)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铜仁路往北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铜仁路90弄及94-120号安仁邨,建于1948年,新式里弄砖木三层,12幢住宅,5297建筑平方米。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铜仁路90弄安仁邨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铜仁路120号上海展览中心西侧建筑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铜仁路往南铜仁路上海展览中敬华艺术空间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铜仁路146号云庐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南京西路铜仁路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过南京西路铜仁路旅沪德侨住宅旧址这是是两幢风格相近的三层法式建筑,是原上海永安公司老板郭乐和他的小弟郭顺的住宅,人们习惯上把这两幢楼称作“兄弟楼”两幢建筑虽属西洋式,但因业主、营造商是中国人,故多少还带有中国传统的三间二厢平面。屋高三层,屋面坡度较陡,壁炉烟囱凸出屋面。正中有弧形门廊和有顶阳台外凸于东西两侧,二、三层楼对称设置外挑阳台。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建筑西侧朝铜仁路。
顶部的女儿墙做成古典的宝瓶透空栏杆,与正中的圆弧形门廊和阳台浑然一体,凸现讲究立面平衡对称的法国式住宅风格。立面上线脚复杂,装饰细致,空间处理活泼而富于变化。底层用塔式干柱式,二层设爱奥尼克柱式,三层置科林斯柱式,平顶的石膏花饰精致,在花纹中心配上配线装置吊灯,后来的豪华住宅较流行这种平顶样式。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建筑北侧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因陶桂记当初建造此宅时,外墙汰石子,内部装修用高级柚木,故尽显豪华气派。底层的门厅及大小客厅全用柚木作护墙板和嵌花地板,室内门框也采用出檐和立柱做装饰,有很强的立体效果。天花板上饰有彩绘浮雕,每间房间的浮雕图案各不相同,而大量使用水果、花草经重组后的图案,表明主人并没有忘记当年以永安果栏起家时的艰辛。主楼梯设在底层北面中央,楼梯宽阔并带有转角平台,扶手及护栏花纹精致,同样不失为室内装饰的重要构件。二、三层楼原是主人的卧室、起居室和卫生间等用房,房内皆设壁炉,且色彩、造型各异。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南京西路1418号郭氏兄弟楼北侧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铜仁路往北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铜仁路257号,坐落着一幢优雅的花园住宅,该房屋的建筑面积2494平方米,园地面积2276平方米,它的主人曾是过去上海报界巨头、《申报》总经理史量才。现为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住宅四周有一圈高高的院墙,院内的两棵槐树是史量才当年亲手种下的.住宅高三层,二层有粗大的立克壁柱,廊厅很宽敞,墙侧有壁炉,整幢房子的廊厅地面和楼梯及扶手都采用米色花纹的大理石。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从二楼的阳台从上往下看,庭院显得小巧玲珑,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还布置了假山和喷泉.这座住宅可谓中西结合,既有西方建筑的柱式、壁炉、装饰等,又在门前布置了雄伟的石狮。在住宅旁还有一座中式建筑一“红楼”,这是史家的经堂和存放祖先牌位的地方。这也反映了报界巨头史量才虽然受到西方文明的熏陶,却仍然具有中国的传统思想。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铜仁路278号皮裘公寓.爱尔得公司(ALGAR & CO.LTO.)设计,建于1928年9月,1929年6月竣工。平顶坡现代派风格.砖混四层结构.北立面是青灰色墙面,南立面是清水红砖墙面.阳台与窗套有齿状古典式装饰的墙面形成虚实对比。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公寓南立面清水红砖墙。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公寓北立面青灰色墙面入口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铜仁路280号位于南阳路口,与皮裘公寓相邻,毗连式多层西式住宅.坡顶老虎窗,清水红砖墙,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北立面布置四个对称的三角形山墙,窗口饰清水红砖齿形装饰;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铜仁路280号毗连式多层住宅 南立面设间隔凸出的大阳台,前为公共庭院。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铜仁路280号毗连式多层住宅铜仁路南阳路西首,两侧是爱文公寓和铜仁路280号毗连式多层西式住。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铜仁路333号是由曾经的“颜料大王”吴同文所建,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他靠开发军绿色颜料而起家,绿色自然成了他的“lucky colour”(幸运色),故此他决定造一座绿色的城堡来做自己的家。房子是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邬达克为其亲自设计,总共四层并配有电梯,应属上海私人住宅里第一家装电梯的。电梯门为弧形木制,阳台上没有柱子,这样别出心裁的造型在1930年代的中国是非常现代的。邬达克曾对他说:“我可以向你保证,这个房子再过50年,也是最现代的。”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主楼坐北朝南,平面布局趋向自由,主楼西南角设露天螺旋形大扶梯,通达二楼大平台,楼前设过街楼。铺有弹簧地板的小舞厅。楼内设有玻璃顶棚日光室。宅外形采用当时国际流行样式,墙面贴彩色小条形马赛克,外挑大阳台,室内设施除煤卫齐全外,还有冷暖空调装置。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住宅因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哈同路(铜仁路)口,两条路名含有“同文”二字,他十分喜爱。吴同文住宅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33.3亩,几经周折遂将门牌号码搞到333号。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
铜仁路北至北京西路结束。

铜仁路上历史建筑铜仁路280号毗连式多层住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