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园路546号孙恒甫旧居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图片杂谈 |
分类: 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
上世纪,愚园路沿线陆续建起了许多花园住宅和新式里弄,成为上海最高级的住宅区之一,很多社会中上层人士选择在此定居,其中也有不少文化名人。四明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银行家孙衡甫就在愚园路上建造了两幢充满欧式建筑风格的花园洋房作为自己的宅邸,也被称为“孙家花园”。两幢连体老洋房外观上构造了西式的壁雕、屋顶,而内部的装饰又充满了中式的意味,是当时老上海较早的中西合璧的花园建筑,在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上都有着重要地位。

愚园路上546号的“孙家花园”犹在——昔日的私人府邸成了“造梦空间”——创邑园区;隔壁的弄堂——四明别墅犹在——四名银行一手打造的弄堂,如今物是人非,成了大杂院。说到“孙家花园”和“四明别墅”有一个人不得不说,她就是孙衡甫的四姨太——张碧如。

整个园区由1~11号楼组成,由于建造年代不同,设计语言杂乱,空间无序列感。1、2号楼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整个园区的中心,建筑面积约1900平方米,是20世纪初中国著名银行家孙衡甫的旧居,曾被称为“孙家花园”。

孙衡甫的"第一桶金"来自他的四姨太张璧如——中了一张10万银元的"白鸽票"——卖掉了极司菲尔德路(今万航渡路)上的老宅,购买了愚园路上带着9亩地花园的2幢洋房,之后,这里就成了“孙家花园”;从此,孙衡甫的事业就此如日中天,财运也一发不可收!
张碧如年轻美貌,比孙衡甫小21岁,虽是孙衡甫的四姨太,但孙衡甫却从来把她当做夫人来对待,从不把她视作小“妾”。张碧如自进孙家之后,就是孙家花园的老大,绝没有受过其它女人的欺凌,绝对没有“宫斗”之累、名份之争,而且把偌大的孙家花园调理的井井有条,真所谓有作为
,才会有地位!这些一定会让如今职场拼搏的年轻女白领自愧不如了!

“孙家花园”落定愚园路546号,隔壁还是一片空地,当时,孙衡甫领衔的四明银行正在投资上海弄堂房子,在张碧如的推动下,于是四明银行出资建造了“孙家花园”隔壁的四明别墅弄堂。
可以这么说,四明别墅是为“孙家花园”而生,张璧如,从小唱着“斗斗虫虫飞,柯只麻将剥剥皮。要吃吃眼气,否吃嘟咯超飞气,飞到高山吃白米”的宁波童谣长大。
想不到长大自己后真的飞入了“高山吃白米”的好人家,成了孙衡甫的四姨太,宁波有句“多消(小)大的镬子,摊多消(小)大的面饼”的老古话。

张璧如也许是从“孙家花园”的安全考虑,更也许是出于宁波人荣耀桑梓,造福亲人的传统,当年,在宁波就流传着这样的童谣:“大大轮船斯汀宝(sheamboot蒸汽动力轮船),小娘出嫁到上海,(钞票)一百一百带转来”。

张碧如是宁波人,报答亲恩是家乡的美好传统;作为孙衡甫的四姨太,帮夫旺夫是她的自然念想,在这两种想法双催生了孙家花园和四明别墅的并排而立,因此,四明别墅完工以后,她就迫不及待把父母、兄嫂从慈溪山区接到上海,住进四明别墅,孙衡甫给泰山大人配备了辆“奥斯汀”汽车,车牌号头甚至比自己的还小。足见孙衡甫作为女婿的一片孝心!

那个时期,张家宁波的亲眷也接二连三光顾四明别墅。“娘家人”时常会从宁波带来些土特产来,每当宁波轮船到上海,只看到余姚杨梅、黄岩蜜桔一箩一萝地搬进孙家花园。宁波亲眷也总会被请进孙家花园,也总会在在四明别墅留宿。演绎了一段民国版“一碗汤”距离的亲情故事。

清光绪年间,孙衡甫在上海久源钱庄任职,后在信裕、恒隆、恒来、益昌等钱庄拥有股份。1907年,在上海参与创办泰来面粉厂,成为大股东。1908年,投资四明银行。1910年,任浙江银行上海分行营业主任,后升任经理。

辛亥革命时,上海四明银行发生挤兑。该行董事会急请孙垫款接办,孙由此任经理。上任后,整顿组织,开办四明储蓄会,扩大业务,使该行迅速发展,存款最多时达4000万元,成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全国著名的商办银行之一,成为新式银行的典范。

1931年起,孙衡甫任四明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并兼任四明保险公司董事长,投资上海浙江银行、统原银行、明华银行、苏州信孚银行、苏州电气厂,宁波永耀电力公司,穿山轮船公司,上海童涵春国药号、镇江胎成新记面粉公司,长江煤矿公司,上海宁益银团等,任股东、董事、董事长或总经理。还大量进行房地产投资,建造里弄房屋1200幢,是上世纪30年代上海大富豪之一。

孙衡甫是个热心公益的慈善家,在家乡慈城捐资建造半浦小学,修建慈城至半浦道路,深得乡人的称赞。



后一篇:唐山路455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