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庆路134—156弄爱棠新邨

(2022-04-27 19:02:32)
标签:

文化

历史

建筑

图片

杂谈

分类: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爱棠新邨坐落于余庆路康平路附近,由于过去余庆路就叫爱棠路,新村因此而得名。爱棠新邨建于1940年,联排住宅与花园住宅里弄,现代风格。新村共有楼房24幢,其中5幢是花园住宅。弄堂至今依旧保存着当初的外观和格局。住宅单元类型丰富,机平瓦坡屋顶,水泥粉刷外墙,底层及窗间墙局部有红色面砖装饰。
余庆路134—156弄爱棠新邨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建筑面积 
余庆路134—156弄 余庆新邨 新式里弄  1937年  砖木三层  24幢  9226平方米 
余庆路134—156弄爱棠新邨
爱棠新邨环境优美,好多参天大树,气象不凡。从建筑格局上来看也比较大气。颇有现代气息的花园住宅。外观简洁,形体组织灵活,虽然是缓坡瓦屋面,但立面显得相当洗练。外墙面米色水泥砂浆粉刷拉毛,窗间墙、门框、顶层部分墙面由红色砖装饰,尤其是中部轻薄的出挑阳台板、轻巧的铁质栏杆以及醒目的转角窗,都是当
时现代派风格采用的典型手法。
余庆路134—156弄爱棠新邨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晚年曾在13号居住,1946年7月25日在此病逝。陶行知(1891-1946年),安徽歙县人。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推动平民教育运动。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余庆路134—156弄爱棠新邨
陶行知积极抗日救国,是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主要须导人之一,1938年参加国民参政会,也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发起人之一。他的旧居是一幢有现代气息的三层砖木结构小楼,外形简洁大气,缓坡瓦屋面,外墙为米色水泥砂浆粉刷拉毛,门框、窗间墙及顶层部分墙面以红色砖装饰,中部出挑的阳台板、铁质栏杆及特色转角窗。楼前有宽敞的花园,环境幽静。现为民居。
余庆路134—156弄爱棠新邨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

编号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

地址

XH-J-072-V

爱棠新村

余庆路146弄13号

余庆路134—156弄爱棠新邨
 陶行知故居为一幢新式里弄花园住房。抗日战争胜利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回到上海,投入了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他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并一直居住在13号楼三楼,终因“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逝世在本楼。
余庆路134—156弄爱棠新邨
余庆路146弄11号,该建筑原为大中华造币厂副经理寓所,几经易主,现为深圳市政府驻沪办事处所有。
位于余庆新村(原爱棠新村),建于1940年。

余庆路134—156弄爱棠新邨
抗战胜利后,任宗德夫妇(是重庆有影响的青年实业家)来上海发展,买下爱棠新村13号作办公处。这一带属于法租界,先前有人种植棠花,环境幽静、安全。这是一栋三层楼的连体花园别墅,朝南有宽敞的花园,底楼是会客厅、餐厅,二楼为大孚出版公司办公处等。大孚是在周恩来亲自指导下成立的第三线出版社,作为生活书店一旦被国民党反动派封闭,可以出来接替工作,继续与敌人进行文化斗争的一个据点。在重庆时,由陶行知邀集沙千里、翦伯赞、周竹安、任宗德、周宗琼等一起筹办,郭沫若也参与此事并说人民要大声疾呼,建议叫“大呼”出版社。但周竹安从隐蔽斗争的角度考虑,遂取了“大呼”的谐音改为“大孚”。成立时,由任宗德、周宗琼为出资人,陶行知任总编辑、沙千里任总经理。日常工作则由周竹安负责,王敏任编辑。
余庆路134—156弄爱棠新邨余庆路156弄(爱棠新村)2号。余庆路134—156弄爱棠新邨

余庆路134—156弄爱棠新邨

余庆路134—156弄爱棠新邨
同年夏天,国共和谈破裂,内战爆发。国统区时局迅速恶化,陶行知被国民党特务列为黑名单第三名,生命受到威胁,他与任宗德商量后,来到爱棠新村13号暂住。在那关乎民族命运的紧急关头,白天他为民主运动奔走呼号,晚上为整理诗稿到深夜。7月25日晨,陶行知猛然觉得头痛欲裂,突患脑溢血昏厥倒地,任宗德发现后立即打电话给沈钧儒求救,沈又向周恩来报告。
余庆路134—156弄爱棠新邨
周恩来驱车匆匆赶到,飞奔上楼,但陶行知已溘然逝世了。当天,周恩来向党中央报告,称陶行知“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随之,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大孚出资并参加了陶行知的葬礼活动,翦伯赞、任宗德和王敏参加在震旦大学举行的陶行知追悼大会。追悼会现场人山人海,特别是许多青年学生纷纷挂上挽联,悲情感人;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系陶行知挚友,他作的悼词将会场气氛推向高潮。
余庆路134—156弄爱棠新邨

余庆路134—156弄爱棠新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